|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早期活动对康复的影响 |
|
何持平
摘 要:为了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实施早期活动对康复的影响,观察了68例AMI病人,按年度分为2组,即早期活动组34例,4周程序康复组34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可比性。两组临床症状、康复指标,住院天数观察与比较,分别P<0.05,0.01,提示AMI病人早期活动有可行性,可促进早日康复,缩短平均住院日。 关键词:心肌梗塞,急性 早期活动 康复
Key words:myocardial infarction, acute early activity recovery▲
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早期起床活动和早出院是近年的新趋势[1],为此,1997~1998年我们对AMI病人实施早期活动法,并与1993~1996年4周程序康复法的AMI病人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早期活动组34例,4周程序组34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AMI部位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AMI部位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岁) AMI部位 男 女 ≤70 >70 前/侧 下/后 混合 早期活动组 34 31 3 14 20 16 8 10 4周程序组 34 29 5 16 18 15 10 9 χ2 0.70 0.24 0.31 P >0.05 >0.05 >0.05
2 方法 2.1 早期活动法 AMI无并发症,肌酸磷酸激酶(CPK)值<1 500 U/L,年龄≤70岁的病人,第1天绝对卧床,被动改变体位;第2天可主动改变体位;第3天被动坐起,自己进食;第4天主动坐起;第5天可下床或床边步行;第6~8天练习步行,每次50~500 m。以后逐步增加康复活动量,达到2周心脏康复目标。 AMI无并发症,CPK值>1 500 U/L及>70岁的病人,第1~2天绝对卧床,被动改变体位;第3天可主动变换体位,被动半卧位;第4天可被动坐起(90°),自己进食;第5天允许主动坐起(10 min);第6天允许脚踏小凳坐于床边,3~4次/d,每次5 min;第7天站立位5 min,可坐在床边椅子上,3次/d,30 min/次;第8天可床边行走2圈,以后逐步训练康复活动,达到3周心脏康复目标。 康复活动前后进行血压测定及心电监护,一旦出现气短、胸痛、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120次/min,ST段下移>1 mV,收缩压变动>2.7 kPa,暂停活动。存在合并症者如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在病情稳定、CPK值下降至正常范围、胸痛消失后开始早期活动。 2.2 4周程序康复法 第1周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第2周病人可在床上作四肢活动,第3~4周帮助病人逐步离床站立和室内缓步走动。但病重者,卧床时间适当延长。
3 结果
3.1 活动后对病人的影响 早期活动组住院>3周或≤3周者分别在3周末或出院前与4周程序组住院第4周者进行比较,两组康复法活动后对AMI病人影响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康复法活动后对AMI病人的影响 (例)
组别 例数 气短 胸痛 面色苍白 出冷汗 血压变动(kPa) 心率(min) ST段下移(mV)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2.7 ≤2.7 >120 ≤120 >1 ≤1 早期活动组 34 3 31 1 33 2 32 3 31 3 31 2 32 1 33 4周程序组 34 10 24 8 26 8 26 10 24 11 23 9 25 8 26 χ2 4.66 0.027 4.22 4.66 5.76 5.31 0.027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2 对康复指标的影响 对康复指标(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心绞痛,精神状况,住院时间)的影响见表3。 表3 两组AMI病人康复指标的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心功能分级 心律失常 心绞痛 精神忧郁 住院天数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从膳食对冠心病的影响探讨社区健康教育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失血性休克后解除胃肠胀气方法的比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