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早期活动对康复的影响

何持平

摘 要:为了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实施早期活动对康复的影响,观察了68例AMI病人,按年度分为2组,即早期活动组34例,4周程序康复组34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可比性。两组临床症状、康复指标,住院天数观察与比较,分别P<0.05,0.01,提示AMI病人早期活动有可行性,可促进早日康复,缩短平均住院日。
关键词:心肌梗塞,急性 早期活动 康复

Key words:myocardial infarction, acute early activity recovery▲

  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早期起床活动和早出院是近年的新趋势[1],为此,1997~1998年我们对AMI病人实施早期活动法,并与1993~1996年4周程序康复法的AMI病人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早期活动组34例,4周程序组34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AMI部位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AMI部位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岁) AMI部位
男 女 ≤70 >70 前/侧 下/后 混合
早期活动组 34 31 3 14 20 16 8 10
4周程序组 34 29 5 16 18 15 10 9
χ2 0.70 0.24 0.31
P >0.05 >0.05 >0.05


2 方法
2.1 早期活动法
  AMI无并发症,肌酸磷酸激酶(CPK)值<1 500 U/L,年龄≤70岁的病人,第1天绝对卧床,被动改变体位;第2天可主动改变体位;第3天被动坐起,自己进食;第4天主动坐起;第5天可下床或床边步行;第6~8天练习步行,每次50~500 m。以后逐步增加康复活动量,达到2周心脏康复目标。
  AMI无并发症,CPK值>1 500 U/L及>70岁的病人,第1~2天绝对卧床,被动改变体位;第3天可主动变换体位,被动半卧位;第4天可被动坐起(90°),自己进食;第5天允许主动坐起(10 min);第6天允许脚踏小凳坐于床边,3~4次/d,每次5 min;第7天站立位5 min,可坐在床边椅子上,3次/d,30 min/次;第8天可床边行走2圈,以后逐步训练康复活动,达到3周心脏康复目标。
  康复活动前后进行血压测定及心电监护,一旦出现气短、胸痛、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120次/min,ST段下移>1 mV,收缩压变动>2.7 kPa,暂停活动。存在合并症者如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在病情稳定、CPK值下降至正常范围、胸痛消失后开始早期活动。
2.2 4周程序康复法
  第1周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第2周病人可在床上作四肢活动,第3~4周帮助病人逐步离床站立和室内缓步走动。但病重者,卧床时间适当延长。

3 结果

3.1 活动后对病人的影响
  早期活动组住院>3周或≤3周者分别在3周末或出院前与4周程序组住院第4周者进行比较,两组康复法活动后对AMI病人影响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康复法活动后对AMI病人的影响 (例)


组别 例数 气短 胸痛 面色苍白 出冷汗 血压变动(kPa) 心率(min) ST段下移(mV)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2.7 ≤2.7 >120 ≤120 >1 ≤1
早期活动组 34 3 31 1 33 2 32 3 31 3 31 2 32 1 33
4周程序组 34 10 24 8 26 8 26 10 24 11 23 9 25 8 26
χ2   4.66 0.027 4.22 4.66 5.76 5.31 0.027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2 对康复指标的影响
  对康复指标(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心绞痛,精神状况,住院时间)的影响见表3。
表3 两组AMI病人康复指标的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心功能分级 心律失常 心绞痛 精神忧郁 住院天数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急性脑缺血大鼠边缘系统谷氨酸及其受体
    心肌局部缺氧引起冠状动脉扩张的实验研
    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咪唑安定及异丙酚对大鼠心肌细胞电生理
    急性肠脂垂炎七例治疗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活化蛋白C抵抗在心肌梗塞患者中的阳性
    心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诊治体会
    急性门静脉主干完全性栓塞支架置入术术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神香苏合丸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