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覆盖式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 |
|
李桂云 黄悦帮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凶险,并发症多,往往需要多次手术治疗,清除坏死组织。若治疗不当,病死率很高[1]。为了降低病死率,1991~1998年,我院设计了覆盖式引流治疗SAP 22例,使治愈率由50.0%提高到95.5%,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1991~1998年收治的4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覆盖式引流组(简称为覆盖组)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16~74岁,平均51.4岁。按全国第五届胰腺外科学术讨论会通过的SAP诊断和严重度分级标准,重型Ⅱ级13例,重型Ⅰ级9例,平均住院61 d。对照组(即常规组)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28~68岁,平均49.2岁,重型Ⅱ级16例,重型Ⅰ级8例,平均住院49 d。两组临床表现均有腹膜刺激征,,腹胀、压痛及反跳痛等腹腔穿刺有血性液体,高热,血尿淀粉酶升高。两组间的年龄、性别、临床分型经χ2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覆盖式引流组:采用多管覆盖引流术及术后引流护理,用无菌生理盐水1 000 ml加庆大霉素16万U、灭滴灵0.5,配制成冲洗液,间断冲洗。分别从每根管口灌注,通过水流从不同方向冲击管中存在的堵塞物(其他管接引流袋)。其中一管接MOOEL、DY-Ⅰ低压吸引管(相当于负压5 kPa),保持管道的通畅,冲洗过程中若遇到有阻碍时,应用注射器加压注入冲洗液,使其畅通,直到流出液清彻为止。冲洗液难以变澄清时,除加上述冲洗液量外,增加冲洗次数,2~3/d。冲洗量2 000~5 000 ml/d。待病情缓解,引流液无胰酶时,方可停止冲洗。先间隔拔除一半引流管,待进食后无胰瘘时,逐一拔除所剩引流管。 2.2 对照组:按常规手术和术后一般外科引流护理。无负压吸引,不冲洗,自然引流。
3 结果
两种方法治疗SAP疗效见附表。
附表 两种方法治疗SAP疗效比较
分组 例数 治愈数 再次 手术 死亡数 病死率% 治愈率% 覆盖组 对照组 22 24 21 12 0 4 1 6 4.5 25.0 95.5 50.0
经统计学处理,χ2=9.56 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覆盖式引流能够提高治愈率。 4 护理
首先要掌握覆盖式引流手术方式,便于冲洗过程中,达到充分引流目的。 4.1 保持管道引流通畅。充分灌洗是治疗、护理的关键[2],可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施行腹腔冲洗时,应缓慢灌注。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加快,血压降低,腹胀、腹痛或者伴有腹腔引流不畅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本组1例,因冲洗不彻底,后期继发胰腺感染,体温>39℃,脉搏>110/min,腹部压痛,引流物呈黑褐色坏死组织,查血、尿引流液淀粉酶阳性,增加冲洗次数,最终因病情恶化,并发全身感染,多器官衰竭,治疗无效而死亡。 4.2 每日更换引流袋,应严格无菌操作。认真记录每次注入与引出的液体量,以及引流液性质和颜色的变化。并在引流管上贴上胶布,注明部位,便于冲洗。引流袋不能随意抬高,避免引流液回流,造成逆行感染。翻身、更换体位时,应保持引流管的长度,防止脱落、折叠或受压。 4.3 每次冲洗后,清洁消毒皮肤,并涂氧化锌油膏,以保护皮肤,防止腹腔渗液刺激致皮肤损伤。当引流处冲洗液浸湿敷料时应及时更换,以防伤口感染。
5 讨论
覆盖式胰腺引流术是将炎性坏死的胰腺行被膜切开并与腺体分离后清除坏死组织,在胰腺的周围放置多根血浆管进行术后冲洗引流。采用多管覆盖胰腺引流的目的,使胰腺与胃肠系膜、网膜隔绝开来,腹腔管周围2~3 d后便可因粘连形成瘘道,在整个胰外表形成一个能安全贯通的大窦道,克服了常规引流中由于粘连分隔而导致的胰腺炎症组织因渗出物引流不畅而发生新的坏死。其特点是能达到充分引流,效果好、疗程短、并发症少,能提高治愈率,从而降低病死率。
作者单位:李桂云:湖北省财贸医院,武汉 430015 黄悦帮:湖北省梨园医院,武汉 430077
参考文献
1 王兴鹏,徐家裕.重[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量子血疗治疗红皮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落实整体护理关键在于转变观念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