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脑出血与发病时间相关性探讨及护理 |
|
为这种急剧的血压变化更具有危害性[2]。此外,由于患者长期高血压,使脑实质深部小动脉血流减少,血管阻力增大,管壁缺氧,容易受到损害,形成微动脉瘤[3],再加上此期间患者大多处于活动、兴奋状态,病变血管易于破裂而发生脑出血。研究结果提示在此期间内要严密监测,并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为了防患于未然,每日9:00应增测血压1次,起床活动、排便、洗漱均应有护士协助,外出检查、治疗均应有护士陪同。患者头晕、头痛、恶心、四肢麻木是脑出血的“预警”信号,护理人员应立即让其卧床休息,并和医生取得联系,准备好一切急救药物和用物,给予患者持续性鼻塞吸氧,尽早准备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3.2 脑出血发病时间规律与年龄、性别、出血部位,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及吸烟、饮酒史无明显关系。但我们也注意到,在圆形资料分析结果中,内囊出血与小脑、桥脑和混合性出血的发病时间有差异,分别为8∶25、9∶11及10∶30,这说明脑出血的昼夜发病规律与疾病类型有关。内囊出血的发生相对更早,可能与内囊豆纹动脉的血液供应特点有关。由于豆纹动脉是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发出的分支,血管细小,吻合支少,血流量大且方向急转,管壁承受压力和冲击较大,最易破裂[3]。上述结果提示对脑出血患者护理时,应首先给予适当的体位,如出血量多,采取头部出血灶向下侧卧位;如出血量少,尤其在起病12~24 h内,均应采取出血灶向上侧卧位,同时给予头部置冰帽,并且将床头垫高15~20 cm,可防止出血灶周围瘀血、水肿及血压升高。例如:患者,男,56岁,于1997年11月28日因右侧内囊出血收入院。表现神志蒙胧,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呼吸不规则。取仰卧位时,因舌后坠有鼾声,经采取健侧脑向下侧卧位(左侧卧位),头后仰,间歇向前托下颌角的方法,纠正了舌后坠。患者呼吸平稳,清醒后主诉右侧卧位时头痛较重,故采取出血灶向上左侧卧位,头置冰帽7 d,神志完全清醒,入院两个月病情明显好转。 3.3 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避免情绪激动,使之配合治疗,从而安全渡过危险期。保持大便通畅,因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易致便秘,排便时患者若用力过猛可致血压突然上升,导致再出血。对已有大便秘结者,应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必要时用手指掏出大便,尽量避免灌肠;另外,也可在每餐后1~2 h按摩腹部30~60 min,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 总之,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除进行上述必要的护理对策外,还应进行康复护理。护士应嘱咐家属配合患者尽早开始进行肢体肌力和灵活性的锻炼,指导家属利用和患者谈话的方式,引导其恢复智力,并根据身体状况,尽早训练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嘱其避免复发的各种危险因素,防止发生再出血。 (本文统计承蒙刘天鹏副主任指导审核,特此致谢)
作者单位:王丽君 计惠民 王学民: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石家庄 050081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84例法乐四联症根治术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前置胎盘致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