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例气囊助产临床观察及护理 |
|
赵萍
摘要 气囊助产法旨在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经气囊助产55例显示:该项新技术可缩短总产程282 min;剖宫产率下降16.36%;新生儿Apgar评分上升2分;产后出血约减少100 ml;提高了产科质量。阐述了护理重点:①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营养支持以提高产妇对手术及分娩的耐受力;②做好产程监护,采用宫缩图和产程图相结合观察产程,避免漏产和滞产的发生;③胎儿动态观察,掌握胎儿在宫内变化全过程,做到及早发现异常,妥善处理。 关键词 气囊; 助产学; 护理 Key words air-sac; assistant accouchement theory; nursing care
气囊助产法是一种助产新技术。我院1997年11月至1998年6月采用该项技术(吉林腾达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TD-200型电脑全自动气囊助产仪)助产55例,在缩短产程,降低难产率方面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气囊助产55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1~31岁。足月单胎头位,孕周37+~42周,初产妇47例,经产妇8例,无头盆不称,无骨软产道畸形,宫颈Bishop评分>5分。潜伏期助产31例,活跃期8例,16例无产兆。选择同期住院足月妊娠单胎头位55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产次、孕周基本相同,无严重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 观察组产妇取截石位,用窥阴器暴露宫颈,消毒2次,钳夹宫颈前唇,将无菌气囊置于宫颈管内,保持2~4 min,充气30 kPa,持续3 min,宫颈扩至6~8 cm后行人工破膜,继而扩张阴道1~3次,每次持续3~5 min,阴道扩至10~12 cm,宫缩乏力者给予静滴催产素2.5~5 U,避免宫颈回缩,同步进行胎心监护。对照组自然临产不采取干予措施。
2 结果
2.1 两组产程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s,min)
组别 例数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 总产程 潜伏期 活跃期 观察组 对照组 55 55 175.48 343.99 ±63.27 ±117.80 85.86 127.43 ±24.65 ±43.06 28.70 46.75 ±21.46 ±26.50 8.76 9.63 ±3.20 ±5.89 298.80 527.80 ±86.58 ±189.06 P值 <0.01 <0.01 <0.01 >0.05 <0.01
两组产程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总产程比对照组明显缩短,说明气囊助产有缩短产程作用。 2.2 两组分娩方式及会阴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分娩方式及会阴情况比较(例,%)
组别 例数 顺产 头吸引 剖宫产 会阴侧切 会阴Ⅱ度裂伤 例 % 例 % 例 % 例 % 例 % 观察组 55 43 78.18 7 12.73 5 9.09 26 47.27 4 7.27 对照组 55 32 58.36 10 18.18 13 23.64 30 54.55 9 16.36
经χ2检验,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胎头吸引产率、会阴侧切率及会阴裂伤率,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所下降。而顺产率 观察组比对照组有上升。说明气囊助产能使分娩过程按正常生理顺利进行,并降低了剖宫产率。 2.3 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观察组1 min Apgar评分均≥9分,平均值(9.78±1.3)分,仅1例新生儿轻度窒息;对照组新生儿轻度窒息5例,重度窒息1例,Apgar评分平均值为(7.70±2.1)分。提示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上升2.0分。 2.4 产后出血量及并发症比较:产后出血量从分娩后2 h为观察时间。观察组均值为(142.6±42.2)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氩气凝血综合电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保护病人是护士的神圣职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