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脊膜外麻醉术后病人卧位是否去枕的探讨 |
|
兰庆芳
为了减少腰麻术后病人头痛的发生率,去枕平卧6 h已成为护理常规。但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术后是否需去枕平卧,各家意见尚不统一,有的认为需去枕平卧[1~3],有的则认为不必去枕平卧[4~6]。究竟采用哪种卧姿恰当?为此,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我们对540例硬脊膜外麻醉术后病人卧位作了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人男330例,女210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84岁,平均(46±12)岁。以腹部与骨科手术病人硬脊膜外麻醉术后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去枕平卧组200例;睡枕平卧或自由卧位组340例,枕头规格为高15 cm(60 cm×36 cm×15 cm)。两组手术种类基本相同。两组性别及年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按腹部与骨科护理常规,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以及有无头痛、头胀和其它异常症状。
2 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72 h内均无1例发生头痛、头胀等症状,亦未发现与卧位有关的并发症。回病房后连续观察4 h,除去枕组有7例,睡枕组有8例因血容量补充不足,酸硷平衡紊乱或术前心功能较差而致血压下降超过原基础值10%外,其余病例血压、脉搏、呼吸波动均在±10%的正常范围内,未发现有因睡枕而引起的血压波动,详见附表。
附表 两组术后4 h内症状与血压改变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头痛 血压、脉搏、呼吸波动范围 <±10% >±10% 去枕组 睡枕组 200 340 0 0 193 332 7 8
χ2=0.61 P>0.05 术后4 h内症状与血压、脉搏、呼吸变化两组比较,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硬脊膜外麻醉后是否要去枕平卧 硬脊膜外麻醉是将药物注入硬脊膜外间隙的一种方法,由于硬脊膜上达枕骨大孔,并在该处与枕骨大孔上骨膜融合,即硬膜外间隙在枕骨大孔处是闭合的,与颅内不直接相通,药物注入硬脊膜外间隙后不可能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不影响脑脊液量与压力的改变[7]。从解剖与生理学上分析,硬脊膜外麻醉术后不会产生头痛、头胀等并发症。本组对比观察亦未发现头痛、头胀等症状。因此,笔者认为硬脊膜外麻醉病人回病房后不必去枕平卧。 3.2 硬脊膜外麻醉病人的体位 硬脊膜外麻醉特别是胸腹段阻滞可使内脏神经麻痹,腹腔内血管扩张,血液瘀滞,血压下降而有波动。如血容量不足,酸硷平衡紊乱或心功能差者则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较为明显。而这些变化在回病房时基本恢复正常或已处于代偿阶段,此时去枕与否不会影响血压、脉搏的改变。但如有血容量不足及其它原因而引起的低血压,不论去枕还是睡枕均可发生。本观察两组病人中分别有7、8例发生低血压,均经及时对因处理(即因手术或麻醉造成的血容量补充不足,酸碱平衡紊乱引起的血压下降,及时给予输血、输液等处理)而很快恢复正常。由于连续硬脊膜外麻醉引起的血压下降不如腰麻那样急骤,一般较为缓慢,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处理,睡枕也不会对治疗带来影响。 3.3 硬脊膜外麻醉后睡枕位的优点 手术后恰当的卧位,不仅是治疗的需要,而且能减轻某些病人的症状,使病人感觉舒适。正确的卧姿,必须维持良好的解剖位置,避免过度伸张而使肌肉过度紧张与牵拉。睡枕平卧是人们已经习惯了的舒适的卧姿,如果无特殊要求,病人术后应及早睡枕,这将会减轻病人对疾病的恐惧心理,也会使家属消除紧张情绪,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是有益的。故硬脊膜外麻醉术后病人不必去枕平卧,待麻醉完全消失后可采取自由卧位。 (承蒙麻醉科孙嘉麟主任医师指导,特致谢)
作者单位:重庆市外科医院,重庆 400013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金 乔主编.中华护理全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67 2 王士昌,谢宗仁主编.护理医学问答(上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68 3 李学增主编.外科学护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8 4 王玲娣主编.实用护士手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230 5 吴瑾如,蒋国琦主编.护士必读.北京:科普出版社,1998.133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男性乳腺癌病人的治疗及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心脏手术患者术中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