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 |
|
曹新生
医院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其健康行为或问题,使之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1]。我科于1997年9月至1998年7月对75例结核病人,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75例中男66例,女9例,年龄17~85岁。浸润型肺结核55例,结核性胸膜炎15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各2例,脊椎结核1例。病程2周至28年,平均1年。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8例,初中28例,小学22例,文盲7例。职业:干部13例,工人56例,其他6例。住院时间6~508 d,平均124.5 d。治愈32例,好转40例,死亡3例。
2 健康问题
2.1 相关知识缺乏 2.1.1 对所患疾病认知不足。本组12例对结核全程化疗的意义认知不足而不能按时服药或擅自外出造成漏服;7例误认为症状消失就是疾病痊愈而要求放弃治疗;5例因经费问题而反复停服,导致疗程延长。 2.1.2 缺乏对饮食、休息重要性的认知。本组53例(占70.7%)不了解饮食、休息对疾病转归的影响。其中28例不了解饮食对疾病的影响,25例不了解休息对疾病的影响。 2.1.3 缺乏对吸烟危害性的认知。本组58例(占77.3%)不了解吸烟的危害性,患病后仍有21例吸烟。 2.1.4 缺乏消毒隔离知识。本组67例(占89.3%)不了解结核病的传播途径,随地吐痰,与家属共同进餐而不消毒餐具等。 2.1.5 缺乏自护知识。本组69例(占92.0%)缺乏对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自护知识。其中3例病人咯血时仍取端坐位,有意憋气,担心咳血会越咯越多,而忽视血瘀积在肺和气管内会造成窒息的危害。 2.2 负性心理 2.2.1 焦虑、恐惧心理。由于结核病疗程较长,病人长期住院影响工作,使经济收入减少,家庭生活受到影响;老年病人则因担心拖累子女等而产生紧张、急躁、易怒情感。本组19例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2.2.2 消极自悲心理。部分病人因病情反复发作多次住院,对治疗失去信心。尤其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常产生绝望、无助、无用等抑郁情感。本组23例产生消极自悲心理。
3 教育方法
针对本组病例健康问题,我科制定了健康教育标准计划及内容,并根据病人入院初期、化疗期、出院前期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及掌握程度实施集中授课、个别讲解、发放《结核病人标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及小卡片、示范训练、及时纠正等方法进行健康教育。 3.1 相关知识教育 3.1.1 强调“早期、规律、全程、联用、适量”的治疗原则。病人入院即对其及家属进行病情、治疗方案及预后三交底,特别强调漏服或停服药物会导致耐药而增加治疗难度,延长疗程。根据“血药浓度越高,药物接触结核菌的时间越长,杀菌和抑菌效果越好”的原理,指导病人将1 d剂量的抗结核药物于6时顿服,使血液内药物浓度在服药后1~2 h达高峰。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如出现肝脏损害及过敏等引起的相应症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以利及时处理,减少被迫停药的情况,保证疗程正常进行。 3.1.2 指导病人加强营养与适当休息。病人宜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高热期间食用流质或半流质的易消化的清淡膳食;肝功能异常或消化功能差的病人食用低脂、优质蛋白、清淡的膳食;咯血病人禁辛辣、刺激性强或过热的饮食及饮料,大咯血时暂禁食。肺心病水肿病人食用低脂、低盐、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膳食。肺结核病人常有发热、盗汗、食欲不振等症状,使机体的消耗增大,故需充足的睡眠和适当地休息以减少机体消耗,保证疗效,促进身体康复。 3.1.3 督导病人戒烟。肺结核病人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尤其空洞形成者,咳嗽咳痰尤甚。香烟中的有害成分刺激支气管粘膜,使呼吸道分泌增多,加重咳嗽、咳痰,导致疗程延长,疗效减弱。使病人认识吸烟的危害性,主动戒烟。 3.1.4 消毒隔离指导。病人症状未控制期间不互窜病房,不外出及到清洁区活动。告诉病人肺结核为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飞沫、痰液、唾液及密切接触传染。每天开门窗通风2~3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次30 min,室内每周行紫外线照射消毒。痰吐入盛有消毒液的专用痰杯内,以杀灭痰菌。病人的食具专用,每[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方法再通管效果的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病人教育对股骨颈骨折病人疾病知识水平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