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专科七阶段临床实习法的实施及效果 |
|
余凤英 罗艳华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临床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实践性较强的护理专科而言,就显得更为重要。而临床实习的效果,与确定实习内容、安排实习时间、选择实习基地等教学管理密切相关。我院从1990年以来,对护理专业临床实习工作进行全面调整,实施七阶段临床实习法,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施教对象
90~96级专科护生193人,男3人,女190人,年龄17~26岁。其中高中毕业生121人,中专毕业生72人。
2 方法
我们将原实习时间10个月增至13个月,在13个月的实习时间内,实习地点从教学实验室扩展到一、二、三级医院,并分散在3年的时间内用7个阶段安排,即在第1学年的第2学期开设基础护理学,安排2个阶段的实习(第1、2阶段);第2学年开设内、外、妇、儿等专业课,安排3个阶段的实习(第3、4、5阶段);第3学年安排2个阶段的实习(第6、7阶段)。详见附表。
附表 七阶段临床实习安排
学年 阶段 时间 实习地点 内容及目标 带教方法 考评内容 1 1 第2学期 (第16~18周) 教学实验室 学习并掌握基础护理技能 教师示教及学生回示 基护操作 2 第2学期 (暑假2周) 乡镇卫生院 (一级医院) 了解基层医院护理工作现状,参与对人群的预防工作、卫生调查、健康教育 在基层护理人员带领下操作 卫生宣传讲授能力 2 3 第3~4学期 (第16~18周) 教学实验室 训练内、外、妇、儿、急救、监护等专科护理技术 教师示教及学生回示 临床各专科技术 4 第4学期 (相应课程后, 共4周) 本校附属医院 (三级医院) 见习内、外、急救、监护专科各1周,参与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工作 在临床教师指导下操作 急救技能、心电监护 5 第4学期 (暑假2周) 教学室验室 复训基护技术与专科技术,反复强化,经考核达标 教师示教,达标学员示教,学生回示 基护与专科技能 3 6 第5学期 (第1~20周) 各县市医院 (二级医院) 熟练掌握运用基础护理技术,了解二级医院管理 在临床教师指导下操作 各科临床护理及医院管理 7 第6学期 (第1~20周) 省级医院 (三级医院) 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整体护理,熟悉及了解新技术、现代医院管理 在临床教师指导下操作 整体护理、临床护理新技术、三级医院管理
考评标准:理论考试总分为100分,≥60分为合格,<60分为不合格,对不合格者定期补考,直至合格。技能考核,操作者动作熟练规范,按时完成操作,回答问题准确精炼为优秀;操作者动作熟练规范、按时完成操作,小差错≤2个,回答问题正确为合格;操作者小差错≥3个,或出现大差错,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操作,居其一者为不合格。不合格者定时补考,直至合格。 3 效果
3.1 阶段性训练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往的实习方法是在全部课程结束后的第3年才进入病房进行毕业实习,所学课程由于未在实践中巩固而逐步忘却,临到实习时又再组织重复训练。七阶段临床实习法执行后,学生有机会不断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增强记忆,常用的护理技能达到了熟练的程度,均能顺利通过毕业实习前考试而进入实习,扭转了过去毕业实习前考试一般有10%不及格而需复训补考的局面。 3.2 多层次环境实习,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往的实习均在本校实验室及三级医院进行,这里设施完善、管理严格、技术操作正规,学生只受到了高规格的训练,待她们毕业后带着这一套知识和技能在一、二级医院就业时,便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甚至不安心工作。我们安排学生到一、二级医院实习,让其了解我国医疗卫生现状、医院的级别及其职能,并且教育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改造旧环境,使护理工作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有很多事情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去完成,在那里工作是大有作为的。学生有了思想准备,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毕业后不仅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据不完全统计,有22人还担任了护士长,7人担任了护理部主任,2人担任护理部干事,7人调往学校任护理教师,充分发挥了所学知识,能将三级医院的特点带到基层,不断改变环境和提高工作质量,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脊髓转移癌截瘫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定量评价 下一个医学论文: 内科住院病人心理反应相关因素的调查及管理对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