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3例人造血管移植行血液透析的护理

胡超英 胡玲玲

  尿毒症患者由于自身血管硬化或内瘘管闭塞等原因使动-静脉内瘘无法进行,但又需要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时,可采用人造血管移植。我院血液透析中心于1995年8月至1999年4月先后成功地施行3例4次人造血管移植术,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4、54、32岁。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各1例,分别在股静脉插管下行血液透析4、2、1次后施行人造血管移植术。

  2 方法与结果

  人造血管移植在手术室进行,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行术肢侧臂丛麻醉,在肘部切口长约8 cm,分离并游离肘正中静脉及肱动脉,并在前臂做一“U”形隧道,将美国戈尔公司制造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置于“U”形隧道中,其两端分别与肘正中静脉及肱动脉行端侧吻合,观察血管通畅,局部无明显出血后即缝合皮肤,用无菌纱布包扎。
  结果:3例实施人造血管移植后,血流通畅,动-静脉杂音响亮,于术后第3周开始顺利进行血液透析,其中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术后9个月因移植血管内血栓形成无法再通,行第2次人造血管移植术,其余2例术后至今移植血管运行良好,延长了患者的自然生存期,提高了生存质量。

  3 讨论

  3.1 人造血管移植的特点:①人造血管生物相容性好,抗原性弱,到目前为止尚无排斥反应的报道。本组3例未发生排斥反应。②人造血管管壁柔软,且具有任意长度和口径,易于穿刺顺利进行。③移植手术方法简便,血管使用时间长,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
  3.2 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①手臂水肿。术后1~2周内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手臂肿胀及疼痛,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人造血管移植本身导致皮肤组织损伤,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引起组织液渗出;另一方面由于人造血管管壁上分布有大量的细小纤维孔,待移植毕血流恢复后,血浆从纤维小孔渗出[1],此时新内膜尚未形成,导致手臂肿胀和疼痛。为减轻组织液渗出,术后3 d内常规用氢化可的松2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同时抬高患肢,避免弯曲、受压。此外,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或美得喜软膏外涂,可减轻肿胀和疼痛。②感染及血栓形成。由于手术创伤炎症易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激活凝血因子,导致血栓形成;移植后期则由于通过动-静脉瘘的血流量少而逐渐形成血栓。为防止血栓形成,术后2周内常规应用抗生素,并口服肠溶阿斯匹林3~7 d。一旦血栓形成,可用尿激酶20万U加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直接注入移植血管内,连续使用3~5 d,可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必要时可以手术再通或再次移植。本组3例中,2例发生血栓,1例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1例行第2次移植维持血透。
  3.3 人造血管的护理:①正确掌握人造血管使用时间,一般于术后3~4周开始使用[2],因人造血管移植后2~3周周围组织方可长入纤维小孔内,形成新的内膜。如果过早使用,易使移植物压缩,吻合口狭窄、出血、感染及血栓形成。②避免在某一点上重复穿刺,因人造血管无再生能力,如果反复在某一点上穿刺,可因纤维断裂而漏血。因此,在血液透析中必须经常更换穿刺点,每次穿刺部位距原针眼0.5 cm左右。③适当延长压迫止血时间。透析毕,压迫止血时间一般为20~30 min,动脉端加压包扎2 h,必要时可使用鱼精蛋白静脉注射,以防出血。但值得注意的是:压迫止血部位应准确,一般在穿刺针眼处压迫止血;纱布压迫血管不能过宽,以3.5 cm×4.5 cm为宜,以免发生瘘管闭塞,压迫强度应适当,以能触摸人造血管处震颤或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为宜,强度过大导致血流阻断;强度过小易出血;压迫时间太长可导致血栓形成。

作者单位: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武汉 430030

参考文献

 1 陈香美主编.实用肾脏病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498
 2 孙世澜主编.血液净化手册.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5~385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通便宁治疗实证便秘 313 例临床总结
    英捷尔法勒填充上睑凹陷3例的失误与教
    左心衰误诊23例临床分析
    亚急性甲状腺炎3例误诊分析
    高位胆管梗阻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附3例报
    胰肾联合移植3例报告
    剖宫产并卵巢肿瘤切除术73例报告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治疗与预后 23例临床
    小儿延迟性脾破裂13例临床分析
    人造血管在股浅静脉瓣膜包瓣术中应用研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83例临床分析
    监护设备对病人造成医原性损伤的预防
    肝硬化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73例分析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