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胃CT扫描与服造影剂时间的观察 |
|
刘爱英 陈美玉 范斌
食管癌手术治疗常为首选方法,术后胃被提到胸腔内,形成胸胃[1],其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CT胸部检查能准确反映病变的厚度,周围浸润,复发及纵隔转移等信息,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但CT具有横断层成像的不足,胃具有伸缩性,空虚时由于平滑肌的紧张性收缩而紧贴在一起,加上术后改变,有时很难与肿瘤复发等其他疾病区别。为弥补这一不足,1995年5月至1997年5月,我院CT室护理组对食管癌术后胸胃CT扫描前采用口服造影剂方法充分显示,同时对服药最佳时间进行了探讨。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食管癌术后患者229例,男130例,女99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30岁。受检时间,术后20 d至18年。胸胃位置,左侧145例,右侧35例,前纵隔13例,后纵隔36例,均系随机查访病例。 1.2 方法:①76%泛影葡胺注射液3.2 ml,加200 ml温开水(40℃左右),即成1.2%造影剂。②患者检查前1 d停用一切能影响胃肠蠕动的药物。CT扫描前禁食6 h,患者取任意体位,2 min内将200 ml造影剂服完,按服药的时间不同随机分为A组(立即),B组(5 min),C组(10 min)行CT扫描,并分别测定“兴趣区域”CT值,同时与主动脉CT值(HU)作比较(主动脉CT值相对较恒定)。
2 评价标准与结果
2.1 评价标准:优片 胸胃完全充盈,轮廓显示良好,胃壁清楚,层面结构清晰,无伪影。差片 胸胃充盈不满意,轮廓模糊,与周围组织结构不清,有伪影。 2.2 结果:服药时间与优片率的关系,见表1。
表1 服药时间与优片率的关系(例)
术后时间(月) 例数 A组 B组 C组 服药 优片(%) 服药 优片(%) 服药 优片(%) <3 ~6 ~12 >12 合计 32 50 41 106 229 16 30 25 63 134 13(81.25) 26(86.67) 22(88.00) 57(90.48) 118(88.10) 10 15 10 28 63 6(60.00) 10(66.67) 7(70.00) 20(71.43) 43(68.25) 6 5 6 15 32 2(33.33) 3(60.00) 3(50.00) 8(53.33) 16(50.00)
从表1可知,A组优片率最高(118/134),B组次之(43/63),C组较低(16/32),经t检验,A组与B组比较,t=3.3,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A组与C组比较,t=4.9,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B组与C组比较,t=1.73,P>0.05,无显著性差异。 优片率与CT值的关系,见表2。 表2 优片率与HUCT值的关系
组别 优片 例数 CT值 (30~60)/(例数(%)) (61~90)/(例数(%)) (91~120)/(例数(%)) A B C 合计 118 43 16 177 7( 5.93) 2( 4.65) 2(12.50) 11( 6.21) 25(21.19) 10(23.26) 3(18.75) 38(21.47) 86(72.88) 31(72.09) 11(68.75) 128(72.32)
表2示,CT值在91~120 HU优片率最高(128/177),而A组91~120 HU最多(86/118);61~90 HU次之(38/177);30~60 HU最低(11/177)。 3 讨论
3.1 食管癌术[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视觉电生理检测术的护理配合 下一个医学论文: 56例老年性颅内血肿血糖变化分析及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