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脑损伤病人心电图改变及护理 |
|
王青 苏素 来玉民
1996年2月至1997年2月,对我院100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动态心电图(EKG)描记、观察,探讨其变化规律,为病情判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促进病人心功能的恢复。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男77例,女23例,年龄9~68岁。根据GCS评分,分为轻中型(9~15分)50例;重型(3~8分)50例。住院前无EKG记录,原有EKG异常的心肺疾患病史及较严重的多发伤不列为观察对象。经治疗100例中,治愈75例,好转6例,未愈10例,死亡9例,平均住院时间24.5 d。 1.2 方法与结果:采用日本光电6511型EKG机常规12导联描记,按入院时间顺序记录EKG改变例数,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其与病情的关系。结果入院1~14 d发生异常89例;14 d以后 11例;EKG正常者31例(31%)、异常者69例(69%),异常EKG 252例次,其中,窦性心律失常101例次,ST段下移62例次,T波改变66例次,房性、室性早搏14例次,左心室高电压16例次,左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次,房室传导阻滞5例次,心房颤动5例次。EKG异常者中,17例有1项以上EKG改变,如窦性心律失常伴ST-T波改变,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等。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间异常EKG统计见附表。
附表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病人不同时间异常EKG比较
入院时间 (d) 轻中型 重型 χ2 P 例数 % 例数 % 1 2 3 ~7 ~14 >14 合计 14 10 9 7 3 3 46 28 20 18 14 6 6 47 44 42 40 25 8 206 94 88 84 80 50 16 11.57 14.62 14.85 16.60 13.92 2.05 <0.01 <0.01 <0.01 <0.01 <0.01 >0.05
2 讨论 2.1 附表提示本组病例EKG变化与入院时间,损伤程度有关。损伤早期、伤情重者EKG异常率高,经χ2检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颅脑损伤急性期(伤后7 d)EKG变化最显著,而在伤情稳定后复查则逐渐趋于正常。颅脑损伤的异常EKG有单纯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ST-T波改变、PTFV 1阳性,胸导T波改变,左室高电压,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合并T波低平、ST段下移,过早复极综合征(T波高尖、V3、V5、V6可见J波),频发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窦性心动过速合并心电轴右偏,紊乱性心律伴室内差异传导,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因此,颅脑损伤急性期要加强EKG监护,为伤情判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2 本组窦性心律失常、ST段及T波改变明显高于其他EKG异常,随着病情的恶化或好转EKG亦出现明显变化,死亡者的EKG异常率及其程度明显高于痊愈者[1]。本组死亡9例中,每次EKG检查均为异常EKG,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伴T波低平、ST段下移,频发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紊乱性心房律伴室内差异传导,室内传导阻滞,左室高电压,窦性心动过缓等。所以,EKG异常严重者提示预后不良。 2.3 据文献报道[2],颅脑损伤后EKG异常改变,是由于脑循环障碍而影响心血管系统。重型颅脑损伤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出血等不同程度影响脑循环,为保持脑血流量的相对恒定,机体通过植物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来调节,早期代偿期动脉压增高,增加每次心搏出量,而出现心率慢、脉搏有力,以提高脑血流量;晚期失代偿期全身血管加压反应丧失,出现心率快;急性期受脑水肿、颅内压的影响,脑血流变化较大,直接影响下丘脑的功能,神经体液紊乱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和心肌的复极化,引起EKG异常改变明显;加上受伤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儿茶酚胺增加及电解质紊乱均可导致EKG不同类型的异常改变。
3 护理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红光结合光动力疗法治疗葡萄酒色斑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介入再通治疗不孕症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