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药浴治疗皮肤病312例 |
|
孙秀萍 郭乃宁
药浴是中医中药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在皮肤科领域众多的治疗方法中占有重要位置。我院1996~1998年通过药浴治疗312例皮肤病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12例皮肤病患者中男174例,女138例,年龄13~75岁。病程3~12年。其中湿疹132例,银屑病98例,神经性皮炎50例,接触性皮炎18例,多形红斑8例,扁平苔癣6例。
2 方法
①312例病人均采用浴缸浸泡法。依不同病的证型给予不同的药浴液。如银屑病进展期,皮疹色鲜红,不断增多、扩大,搔痒明显,伴口苦、舌干、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中医辨证属血热型,治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药浴液用疏风凉血的1号方,方剂组成:生大黄、黄柏、苦参、菊花、丹皮、白藓皮、蛇床子、公英、薄荷、明矾等。在银屑病静止期,皮疹色暗或有色素沉着,皮肤干燥,皮损处基底浸润肥厚,舌红、少苔,脉沉细。中医辨证属血虚血燥,治以养血润燥,疏风止痒的2号方,方剂组成:炙黄芪、黄苓、蛇床子、公英、灸草、熟地、白藓皮、当归、明矾等。皮损时间较久,局部增厚、变硬,呈苔藓样变者,治以活血化瘀,兼软坚散结,用3号方,方剂组成:当归、红花、桃仁、皂刺、芒硝、白藓皮、柳枝、蜂蜜、甘油等。②浴缸清洁后用3%TD清洗消毒剂液浸泡5 min,用一次性无毒塑料薄膜衬复浴缸壁(病人不直接接触浴缸壁)再倒入中药浴液。③药浴前向病人简单介绍其治疗原理、方法及药浴信息指示灯的使用方法。④调节药液温度。温水药浴温度为36~37℃,热水浴药温38~40℃。⑤病人除头面外,全身均浸泡在药液中,缓慢浸洗并不时自行翻身。每次浸30 min,每日或隔日1次。
3 疗效判断标准及结果
皮损基本消退,无瘙痒为痊愈;皮损消退>70%,瘙痒明显减轻为显效;皮损消退30%~70%,瘙痒减轻为好转;皮损消退<30%,瘙痒无缓解为无效。结果见附表。
附表 312例中药药浴治疗效果
病名 例数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 例 % 例 % 例 % 例 % 例 % 湿疹 银屑病 神经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多形红斑 扁平苔癣 合计 132 98 50 18 8 6 312 62 36 14 10 2 0 124 47.0 37.0 28.0 56.0 25.0 0 40.0 42 30 24 4 4 4 108 32.0 31.0 48.0 22.0 50.0 67.0 35.0 18 20 8 2 2 2 52 14.0 20.0 16.0 11.0 25.0 33.0 17.0 10 12 4 2 0 0 28 7.6 12.0 8.0 11.0 0 0 9.0 122 86 46 16 8 6 284 92.0 88.0 92.0 89.0 100.0 100.0 91.0
4 讨论 312例进行药浴治疗,总有效率为91%,未见不良反应,说明中草药药浴疗效可靠,作用明显,无副作用。作用机理如下:①药浴对皮肤的清洁作用。皮肤先经药浴液浸泡、浴洗后,其渗出物、痂皮、鳞屑及污染物被清除,有利于中草药液对皮损的渗透,提高治疗效果。②温热理化作用。温水浴具有镇静、安神,止痒作用而减轻症状,使病人舒适;热水浴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人体气血畅通,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鼻饲法教学的实践 下一个医学论文: 烧伤植皮术患者的健康教育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