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三级分诊制适应门诊发展需要 |
|
张际
摘要 为适应门诊发展需要,1997年3月至1999年2月,实施三级分诊制。实施以病人为中心,集分诊、导医、巡察、咨询、入出诊断室指导、健康知识宣教及就诊环境管理为一体的,由功能制向整体化转变的护理模式。通过对组织形式及人员配备,一、二、三级分诊台的设置、明确职责、严格管理和质控,保证了急诊绿色通道畅通,其中分诊1 128例危重患儿无1例延误,11 590例传染病患儿无1例发生医院感染,全方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关键词 三级分诊制; 门诊护理; 管理
Key words 3-stage triage; out-patient nursing; management
三级分诊制是我院为适应门诊发展需要,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实施的以病人为中心,集分诊、导医、巡察、咨询、入出诊断室指导、健康知识宣教及就诊环境管理为一体的,由功能制向整体化转变的护理模式[1]。1997年3月至1999年2月实施以后,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1 组织形式及人员编配
1.1 在原门诊预诊处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充实人员,成立三级分诊处。分诊处由护理部和门诊部双重领导,护理部侧重宏观管理和指导,门诊部负责具体分工与协调。 1.2 分诊处共有护理人员16人,其中主管护师9人(护士长1人),护师3人,护士4人;大专以上学历4人,中专12人。
2 分级设置、人员安排及职责要求
2.1 一级分诊:分诊台设置于门诊部入口处,挂号窗口前配有触摸式电脑查询系统和大型的门诊部布局示意图、就医指南、各专科简介等灯箱;窗前分诊台上有醒目的“一级分诊(导医分科)”标志和分诊用物如压舌板、手电筒、挂号单、健康教育资料等。 相对固定2名护理人员,每日上、下午提前30 min到岗,做好各项准备,着装整齐,佩带分诊标志,站立于分诊台前[2]。家长带患儿来诊时,主动热情地迎接。通过望、闻、触、叩、听等对病情作出判断及处理,病情危重者及时护送至抢救室;重症患儿发给急诊挂号单;传染病患儿引至传染科就诊;普通患儿发给相应分科(就诊区域)挂号单。根据季节做好卫生宣教,同时协调病人挂号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2.2 二级分诊:分诊台设置于各楼层楼道入口处,台旁配有醒目的楼层标志和本楼层布局示意图,台上备有测体温用物、降温药物和各种卫生宣教资料。 设护理人员1名,在楼道内巡视。对通过一级分诊后的患儿进行再次分诊,重新评价,必要时问诊、初检并及时处理。发热的患儿测体温并记录,39.5℃以上的患儿采用药物降温。在分诊过程中介绍门诊制度,做好卫生宣教,回答家长的提问,做就医向导,帮助老、弱、病、残家长划价、取药等。 2.3 三级分诊:大科(内、外科)和小科合一的诊断区入口处设分诊台,台旁置五颜六色的候诊椅,台上配有醒目的三级分诊标志和扩音器,墙上安装彩色电视机,滚动播放门诊布局、医院概况、专科简介、儿童保健知识以及儿童喜爱的动画片、卡通片等。 2名护理人员,每日上、下午提前30 min到岗,为各诊断室添加、整理用物,做好开诊前的一切准备。填写病历首页,包括患儿姓名、年龄、地址、主诉与现病史、既往史与过敏史等,进行再次分诊,指导患儿做好诊前准备。按病种进行编号,依次喊号,并将患儿送至相应的诊断室就诊。对医师诊断后开的各种辅检进行解释。巡视候诊厅内患儿情况,发现病情变化者及时处理。根据候诊患儿数量和病种,结合就诊医师专业情况,及时与门诊部、挂号室联系,调整医师班次或增加挂号量,以分流患儿。 为保证24 h应诊,在急诊部入口处设分诊台,安排整班、中班、夜班各1人,负责危重患儿的分诊导医和护送工作。
3 管理和质量监控
3.1 挑选分诊人员,加强培训[3]:在组建分诊处时,从全院护士中选择,自愿报名与组织考核相结合,选择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形象较好的护理人员组成分诊队伍,进行岗前集中学习和上岗后继续教育。每月1次学术活动,2周1次护理讲座,要求每位分诊人员必须掌握门、急诊知识,危重患儿抢救要点[4],常见病、多发病的症状、体征,各专科特殊病种及各类传染病特点,各种辅检的一般知识,儿童各期保健,社会、心理学知识及护理伦理、道德和礼仪知识等等。由医院领导、教授、医技人员、高年资护理人员等授课。 3.2 强化质量、严格考核[1]:护理部、门诊部从不同的职能,分别制订分诊人员的考核制度及[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PDCA循环在护理文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教学设想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