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戊二醛消毒液用于过敏试验皮肤消毒的探讨

薛永怀 常虹 王登秀

摘 要:为了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皮肤试验用消毒液,于1996年3月对0.25%、0.5%、1%的戊二醛进行了灭菌效果检测,0.5%戊二醛最佳。对门诊1 000例病人分别用0.5%戊二醛和75%酒精消毒皮肤后,做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前者未出现假阳性(0/500),后者假阳性15例(15/500)。提示,0.5%戊二醛对皮肤无刺激,不影响结果判断,用于青霉素过敏试验的皮肤消毒较75%酒精安全。
关键词:过敏试验 皮肤消毒 戊二醛 酒精

Key words:anaphylastic test skin disinfectant glutaraldehyde alcohol

  药物过敏试验常规用的皮肤消毒液为75%酒精,因其刺激作用,可使部分患者消毒部位皮肤发红,易造成假阳性,影响试验结果判断。为了克服以上弊端,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过敏试验皮肤消毒液,我科自1996年3月对戊二醛消毒液进行有效消毒浓度测定后,在门诊注射室应用0.5%戊二醛进行各种过敏试验的皮肤消毒,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研究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 戊二醛有效浓度检测

1.1 材料
  1%、0.5%、0.25%戊二醛消毒液(本院制剂中心配制),无菌棉签,普通琼脂平板,无菌吸管,无菌试管。
1.2 方法
1.2.1 对象:选择双前臂掌侧皮肤无荨麻疹、疖肿等疾患的门诊患者和本科工作人员,随机采样,每次5例,每日1次,连续10日,共50例,采样150份。由操作者告知目的,受试者同意后进行操作。
1.2.2 采样:每次采样均由检验科指定专人来门诊注射室取样。用浸有3种不同浓度的戊二醛消毒液的棉签,常规消毒试验者的双前臂掌侧下段3个部位皮肤(消毒前皮肤不做任何处理),消毒面积各5 cm×5 cm,每部位间隔1 cm,待干。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微生物污染监测技术取样(用倾注法、涂抹法)进行细菌培养及乙肝表面抗原血清标志检测[1]。3种浓度戊二醛消毒液各检测50例。
1.3 结果
  3种浓度戊二醛消毒皮肤后局部细菌培养结果,见表1(表1所示细菌数为每序次各浓度5份采样标本)。

表1 3种浓度戊二醛消毒皮肤后细菌培养结果


采样序次 细菌数(cfu/序次)
0.25% 0.5% 1%
1
2
3
4
5
6
7
8
9
10 5
4
7
5
0
6
3
2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检出细菌为芽孢杆菌、微球菌、假白喉、草绿色链球菌、枯草杆菌、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霉菌。表1示,1%、0.5%均无细菌生长;0.25%戊二醛消毒皮肤后仅2次10例次无细菌生长,8次40例次中35例次均有细菌生长。
  150份样本HBsAg检测全部阴性。提示,1%、0.5%戊二醛消毒液可用作皮肤消毒液。0.5%戊二醛用原药较1%戊二醛少,故采用0.5%戊二醛作皮试皮肤消毒液。
2 临床应用

2.1 病例来源与分组
  1996年3月至1998年12月来门诊注射室做青霉素皮试的患者1 000例,男456例,女544例,年龄5~70岁。按就诊顺序1∶1分为实验组500例与对照组500例。两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
2.2 方法
  实验组采用0.5%戊二醛消毒液,选前臂掌侧下段,消毒范围5 cm×5 cm,待干,皮内注射0.1 ml(20 U)青霉素皮试液,20 min后看结果。判断标准采用全国中等教材中的皮试判断标准[2]。对照组采用75%酒精,方法同实验组。
  为避免假阳性,对两组皮试阳性者再做对照试验。两组消毒液均用0.5%戊二醛,皮试液改用0.9%氯化钠注射液。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消瘀化痰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和
    酸性强化戊二醛杀菌效果与腐蚀性检测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
    过氧化氢与戊二醛对细菌芽胞协同杀灭作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