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例活体小肠部分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
|
王宇 李茉芬 段宝玲 方丹 杨艳 付丽萍 余彩红 侯俊
我院于1999年5月20日成功地为1例短肠综合征患者施行了有血缘关系的活体小肠部分移植术,现已存活150 d。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 ,18岁,体重35 kg,身高185 cm,农民。因肠梗阻、肠坏死于1998年9月13日在当地医 院行小肠大部分切除,残余近端空肠40 cm。术后发生肠瘘,于1998年9月26日转入我科,行 抗炎及营养支持治疗后,于同年11月26日行肠瘘修补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但进食后出现 腹泻,3~5次/d,甚至每日可达10余次,均为未消化的食物,诊断为短肠综合征。于1999年 5月20日在全麻下行活体小肠部分移植术。供体为患者父亲,44岁。体重55 kg,无传染病及 手术外伤史,自愿为其子提供部分小肠。供体手术后16 d出院。受体术后进入隔离监护病室 ,第4天下床活动,并给肠内营养。术后31 d脱离肠外营养,进正常饮食,移植肠功能 良好。术后67 d体重达50 kg,生活能自理。现已存活150 d。
2 术前准备
2.1 供、受体准备 ①术前必需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手术的利弊,介绍手术方案及准备情况,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完成各项检查,如心、肾功能,呼吸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组织相容性 检查等。③供体术前3 d开始进流食,并口服缓泻剂行肠道清洁,术晨禁食并清洁灌肠。受 体术前3 d口服庆大霉素2.5 mg/kg,3次/d,预防肠道感染。 2.2 手术环境准备 术前3 d清洁手术室,并用甲醛熏蒸消毒手术间,密闭24 h后通风换气。术前1 d将手 术所需器材设备及接送患者的平车用1∶200含氯消毒剂擦拭干净置于手术间,用过氧乙酸熏 蒸(1~3 g/m3),密闭手术间12 h后通风;术晨紫外线照射1 h。术中开空气净化机,每2 h采样1次(五点式平板沉降法)并送检,为术后抗感染提供依据。 2.3 特殊仪器设备的准备 氩气刀,B超机(包括探头),加压输血器,麻醉呼吸机,动、静脉压监测仪,高频电刀,出 入量测量器,微量泵,供肠灌洗台(特制),急救器材,生命体征监测仪,手术显微镜,冷光 源头灯,强光照明灯。 2.4 手术器械及用物准备 2.4.1 器械及敷料准备:供、受体及灌洗修整供肠器械各1套,血管器械 2套,敷料包3套,深静脉穿刺包、动脉穿刺包各1个,导尿包2个。 2.4.2 特殊器材准备:包括深静脉导管(三腔),动、静脉穿刺针,血管 牵拉 带(红、蓝两色),无菌塑料薄膜及袋,肠道营养管,各种引流管,纸式量尺,美国强生公 司生产的各种缝线,丝线编织不可吸收缝线0~7号,Proulenc 5/0~7/0,Vicryl 4/0 ~3/0。 2.4.3 无菌小冰块制作:术前2 d将生理盐水装入避孕套内(容量为1/2) ,排出空气,打结密封,排列于容器内(搪瓷盒),用双层包布包好,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再 放置于低温冰箱冻结成小块备用。 2.4.4 药品的准备:各种常用液体,2%利多卡因,低分子右旋糖酐,普 乐可复(FK506),前列腺素E1(PGE1),甲基强的松龙,4℃林格氏液、保存(uw)液和生理 盐水。
3 手术配合
3.1 人员分工 采取分工责任制,从准备物品到手术配合做到定人定位,各负其职,各尽其责。①供体组: 由1名护士长及2名护士组成,主要负责供体手术配合。②受体组:由1名护士长及2名护士组 成,主要负责受体手术配合。③巡回组:由护士长、护士各1名组成,护士负责输血、输液 及给药,护士长负责物品及 仪器设备供应管理。④灌洗组:由1名护士承担,配合供肠的灌洗修整及保存。⑤外勤组: 由1名总护士长及2名护士组成。总护士长负责管理协调工作及与各手术间联系,控制进入手 术间人员,并监测术中空气,按时采样。2名护士各负责供、受体手术的物品传递及标本送 检。 3.2 供体手术配合 ①常规剖腹探查排除腹腔无任何疾病后,测量供体小肠为400 cm,确定移植肠的长度为150 cm。②用2%利多卡因封闭肠系膜血管,提起拟移植肠管,用强光照射肠管,观察供肠的血运 情况,选定移植肠段。③用无损伤肠钳夹闭供肠两端切断,用10号丝线结扎,在近端用缝 线 作浆肌层缝合标记,并用安全套密闭断端。切断该肠管所属系膜,传递血管器械显露并分离 肠系膜上动、静脉,用红、蓝两色皮条[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纯氧舱治疗小儿心内直视术后缺氧性脑病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乳腺癌病人根治术后的三阶段康复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