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纤维结肠镜检查指导先天性巨结肠结肠灌洗的研究

  70例中男67例,女3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13岁。按住院时序分为观察组35例(1993~1998年),术前采用纤维结肠镜指导灌洗;对照组35例(1986~1992年),术前只用常规方法行结肠灌洗。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t=2.0,P>0.05)。观察组镜检测得狭窄段肠管距肛门距离:长段型(15~20 cm)6例;常规型(10~15 cm)25例;短段型(5~9 cm)4例。炎症病变以扩张段最严重。炎症存在狭窄段7例,移行段2例,扩张段26例;息肉2例。术后并发症:观察组结肠炎2例,吻合口狭窄1例,阑尾炎1例;对照组肠梗阻4例,尿潴留5例,结肠炎3例,盆腔感染1例,支气管肺炎1例,中毒性脑病1例,大便失禁1例。

  2 方法

  2.1 观察组 患儿入院后先行常规灌洗,1/d,连续1周左右,行第1次镜检;根据镜检报告指导灌洗,1/d,必要时2/d,连续2周后,行第2次镜检,对比肠腔炎症消长及肠腔粪汁残留情况,确定最佳手术时间。
  镜检方法:①采用OLYMPUS-PCF20型小儿纤维结肠镜,另配备监视器、录像机。镜检项目有病变肠管的长度、形态及炎症的程度;肠腔粪便及粪石的性质、量及其所在部位;测量狭窄段肠管距肛门距离。②镜检时患儿取截石位,操作者位于患儿右侧,面向监视器,进镜轻柔,操作时严禁钩拉,以免损伤肠管,边进镜边向肠腔内少量注气。观察扩张段、移行段、狭窄段各段病变肠管的影像特点,并录像备分析。
  灌洗方法:①根据镜检结果所示肠腔炎症的程度及痉挛段的形态,选择合适的肛管。婴幼儿及镜检示狭窄段过窄的患儿,选择较细的肛管,一般用20号肛管;进有渣饮食不易灌洗的病例选择24号肛管,防止堵管;镜检提示肠炎重,甚至有炎性息肉或硬质粪块粘附在肠管上的病例,不宜使用较硬的肛管,以免引起出血甚至肠穿孔。②根据纤维结肠镜准确测量的狭窄段距肛门的距离,确定肛管插入长度。因此,必须将肛管插入超过此距离5~20 cm方可到达膨大部,即所需深度。灌洗时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捻转肛管轻轻插入。操作轻柔,尤其对肠管炎症较重或溃疡存在的病例,以免引起出血甚至肠穿孔。如遇阻力可能是肛管返折 ,可拔出少许重新插入。③取合适体位。婴儿取截石位,便于观察面色;幼儿及年长儿取侧卧位,对狭窄段长或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插管困难的患儿取左侧卧位,便于肛管顺利插入;粪便量多,灌洗较困难者可变换卧位交替灌洗,以变换肛管在肠腔的方位,扩大肠腔冲洗部位,利于充分清洁肠腔。④用灌洗器先注入50 ml生理盐水,待其流出或回抽后再注入50 ml生理盐水,如此反复数次。最少2 000 ml,最多10 000 ml,反复灌洗至回流液为清水止。初期给予生理盐水灌洗后加用双氧水10 ml及石蜡油50 ml保留灌肠以松软粪便,促进积粪排除,1/d,必要时2/d,连续3~5 d。并请家长协助按摩患儿腹部,促进粪便及灌洗液排出,排出量应大于注入量。回流液为清水,肠腔无积液后行中药低压保留灌肠,每次100 ml。⑤手术前晚及术晨各增加1次结肠灌洗。手术晨结肠灌洗时,先于一侧卧位灌洗完毕后让患儿下床活动(婴幼儿由家长协助活动)30 min,再换另一侧卧位灌洗,先近段后远段,由里及外,逐段灌洗。
  2.2 对照组 ①根据患儿年龄选择肛管的型号。②按常规肛管插入>15 cm[3],有粪汁流出或回流液中有粪汁即为肛管插入的最佳长度。③生理盐水反复灌洗至回流液无粪汁为止。④结肠灌洗1/d,连续3周左右,手术前日晚及术晨各增加1次,方法同观察组⑤。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纤维粘连蛋白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
    衰老真皮成纤维细胞胶原基因调控研究
    人内皮抑制素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促
     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Hae 多态性和
    回肠结肠新膀胱术病人的护理
    激光治疗玻璃体术后纤维膜渗出病人的护
    经纤维胃镜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胃粘膜病损
    围手术期输血与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感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大鼠硬腭穿
    新生儿横结肠双腔造口术并发症的防治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纤维粘连蛋白的免疫组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
    股骨距的三维结构和显微结构特征及其力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