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病人家庭支持和自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
|
1.2.2 自理行为问卷:参照泰国Hanucharurnkul[3]设计的自理行为问卷(Self-Care Behavior Questionnaire,SCBQ),根据研究对象与中国国情对SCBQ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SCBQ由42个问题组成。内容包括31项生理自理行为和11项心理自理行为。每个题目按1,2,3,4,5分5级评定,累计各题目得分为总分,总分为210分。得分越高,自理行为越多。SCBQ表面效度得到1位乳腺病专家,1位放疗护理专家和1位护理教育专家的肯定,信度测定通过计算Cronbacha,得分为0.85。 1.3 调查方法 所有调查均由笔者完成。为了避免由于文化程度差异形成的偏差,增加回收率,本调查采用访谈法收集资料。首先由笔者向病人讲解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回答方法,得到病人的同意后,由笔者按问卷内容向病人询问,同时请求病人家属回避,由笔者据其回答填写问卷。本次调查65例,回收问卷61份,回收率93.85%。原始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家庭支持和自理行为的相关关系通过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测定。
2 结果
61例乳腺癌术后放疗病人的家庭支持和自理行为及其相关关系,见附表。
附表 61例病人的各项得分及其相关关系
项目 总分 得分 r P 家庭支持 15 11.03±4.08 - - 自理行为 210 162.36±18.94 0.29 <0.05 生理自理行为 155 119.33±14.85 0.21 >0.05 心理自理行为 55 43.03±6.80 0.35 <0.05
3 讨论 3.1 乳腺癌术后放疗病人感觉得到了较多的家庭支持 附表示,家庭支持得分为11.03±4.08,与总分15相比,病人FSQ得分较高,提示病人得到了较多的家庭支持。Hanucharurnkul[3]的研究发现,早期肿瘤病人得到的家庭支持多于晚期肿瘤病人。本文病例均是第一次被诊断患有癌症,67.12%的病人处在乳腺癌Ⅱ期,家庭成员尚积极向他们提供支持。 本文病例90.16%为已婚妇女,其主要家庭成员为丈夫(90.16%)和孩子(81.30%)。丈夫和孩子是乳腺癌病人的主要支持者[6]。日常生活中的互相帮助,丈夫和孩子的爱、理解和关心都会给乳腺癌病人以被支持的感觉。另外,本文病例均为门诊病人,在治疗期间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来医院接受治疗时多数有家属陪同。因此,她们感到有较多的家庭支持。 本调查中显示的病人家庭支持的主要缺陷表现为:家庭成员很少关心病人有关乳腺癌及其治疗的心理感受,或者避讳谈及有关话题。 当病人向他们诉说有关想法时,多数家属会说“别担心”、“别胡思乱想”、“想开点”来安慰病人,导致病人不能宣泄。因此,对乳腺癌病人家属进行有关向病人提供有效心理支持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3.2 病人在患病及治疗期间执行了较多的自理行为 附表示,自理行为得分为162.36±18.94,与总分相比,病人的SCBQ得分较高。这与Hanucharurnkul[3]的发现一致。多数病人反映,她们在术后以及接受放疗期间都得到过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本研究在数据搜集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发现,某医院放疗科根据病种预约乳腺癌病人在10:30~11:30接受治疗。这样的安排为同类病人提供了交流自理方法的机会,她们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由于疾病及其治疗的副作用引起的心理压力。但部分病人仍存在一些自理缺陷,如放疗期间的饮食管理,放疗区域的皮肤护理,心理调适等。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护理信息系统的新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纤维结肠镜检查指导先天性巨结肠结肠灌洗的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