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后的护理 |
|
李晓晖 练贤惠 关淑贞 蔡银科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S)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及顽固性腹水,疗效好、见效快[1],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1993~1999年采用TIPSS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36例。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中男28例,女8例,年龄32~60岁,平均42.6岁。其中肝硬化门脉高压32例,柏-查氏综合征(肝静脉广泛性狭窄或闭塞)4例。均为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表现。其中上消化道大出血12例,重度食管静脉曲张19例,顽固性腹水5例。 方法: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术野,用2%普鲁卡因行局部麻醉。在X线数字减影机(DSA)引导下,经右颈静脉穿刺进行超选择性血管插管至右肝静脉,用穿刺套管针穿刺门静脉后进行血管造影和测压,放入球囊扩张并置入支架。 结果: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肝功能改善;食道钡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或减轻;消化道出血得到控制;腹壁静脉曲张和下肢静脉曲张消失,腹水及双下肢水肿消退,腹围缩小。
2 护理
2.1 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密切观察大便性状及血色素变化,出血停止者,黑便可由稀变干,由柏油样便变黄,血色素逐渐上升。如血色素下降、持续稀黑便者,可能为分流道再闭塞、上消化道出血未控制所致,本组发生3例,立即止血、镇静及禁食等处理后,出血停止。严重出血者可立即行肝动脉插管给予栓塞治疗[1]。腹水的观察是评价TIPSS术成功的重要指标。顽固性腹水者,术后定时、定部位、定专人测量腹围,观察肢体水肿、皮肤色泽变化;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上消化道大出血第3~5天为肝性脑病发作期,因此,术后需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神志改变,预防肝性脑病发生。 2.2 预防感染 TIPSS术后患者抵抗力下降,门体侧枝循环开放增加了细菌进入人体的机会,故常发生感染而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胆囊胆管炎、结核性腹膜炎及败血症等。因此,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密切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咳嗽及发热情况。对已发生昏迷患者,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房间空气流通。长期卧床者应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褥疮。穿刺点常规伤口换药,以防伤口感染。 2.3 饮食护理 术后12 h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蛋白、少渣饮食,严格限制蛋白质〔<1 g/(d.kg)〕摄入,以防血氨浓度升高。为保持排便通畅,可使用乳果糖,清除肠道积血和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减少血氨的吸收。限制豆类及容易引起钙盐沉积的食品。 2.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4.1 穿刺点出血、血肿:穿刺点局部压迫15~20 min,减少头部运动。术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若出现血肿,应排除积血,重新压迫。 2.4.2 肝性脑病:肝性脑病的发生多与分流量过大及饮食不当有关,其原因为术后部分门静脉血流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腔静脉,肠内所形成的氨基酸等代谢产物直接进入体循环致血氨增高,肠道残存积血分解吸收使血氨增高而引起肝性脑病。本组出现肝昏迷前驱症状3例,肝性脑病Ⅱ期4例,经及时对症处理,6例纠正,1例死亡。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有无意识、精神异常表现;除限制蛋白质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外,静脉点滴精氨酸、谷氨酸钠、左旋多巴等,调整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例等措施,降低血氨的来源;给予冰醋酸、新霉素、乳果糖保留灌肠,以减少肠氨的吸收及抑制肠菌生长。 2.4.3 腹腔内及胃肠道出血:出血原因有肝内穿刺损伤血管、胆管,穿破肝包膜;术中术后应用抗凝剂;肝硬化致自身凝血机制降低;内支架移位穿破血管等。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头昏、恶心、脸色苍白;尿量有无骤减,有无黑便,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本组4例出现胃粘膜轻度糜烂出血,经用止血药及胃粘膜保护剂,1~3 d症状改善;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者,经止血、输血、三腔二囊管压迫等处理后出血停止。
作者单位:李晓晖(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科, 广州 510630) 练贤惠(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科, 广州 510630) 关淑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科, 广州 510630) 蔡银科(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科, 广州 510630)
参考文献:
[1]单鸿,罗鹏飞,李彦豪主编.临床介入诊疗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1[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先天性巨结肠症心形吻合术围手术期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自体或异体角膜缘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