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维多功能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
|
19.96 <0.01 84.34 96.77 8.21 <0.01 32 22 13 13 13 6 40.63 59.09 1.78 >0.05 81.25 86.36 0.25 >0.05
表2结果提示,三维多功能牵引对病程<6个月者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牵引(P<0.01),病程≥6个月者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2 两组不同发病时间患者牵引效果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发病时间患者牵引效果比较 (例)
组别 首发病例 复发病例 例 显效 有效 显效率(%) 总有效率(%) 例 显效 有效 显效率(%) 总有效率(%) 传统牵引 三维牵引 χ2 P 64 81 26 60 33 18 40.63 74.07 16.57 <0.01 92.19 96.30 1.16 >0.05 51 34 20 22 17 10 39.22 64.71 5.30 <0.05 72.55 94.12 6.21 <0.05
表3结果提示:三维多功能牵引可提高首次发病患者治疗的显效率;对复发病例的治疗效果亦明显优于传统牵引。 3 护理
3.1 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牵引后均平卧硬板床休息。三维牵引组术后12 h内必须仰卧,3~4 d后可平卧或侧卧,但要求肩、腰、臀平直成一条直线,翻身时采用滚动式翻身。 3.2 功能锻炼 牵引后1周开始腰背部锻炼,先用飞燕式锻炼法,7 d后用五点支撑锻炼法,1~2周后改为三点支撑锻炼法,3~4次/d,每次50下,循序渐进。 ①飞燕式锻炼法:患者俯卧,双上肢后伸,头肩部尽量后仰,上下肢后伸,仅腹部着床呈一弧形。②五点支撑锻炼法:仰卧硬板床,用头部、双肘及双足跟五点支撑全身,背部尽力腾空后伸。③三点支撑锻炼法:仰卧硬板床,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双足跟撑起全身,背部腾空后伸。此法可与五点式锻炼法交替进行。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为扭伤、负重和椎间盘退行性变致椎间盘纤维破裂,髓核突出至椎管内或椎间孔内,而引起神经根的刺激症状[2]。传统的牵引方法属于一维直线牵引,无法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程、突出部位及突出状况改变牵引的距离、角度等,而致治疗时间长,见效慢,患者不易接受。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兔耳皮下注射葡萄糖酸钙致组织损伤的实验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游离腓骨肌皮瓣一期修复下颌骨及软组织缺损的手术配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