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内科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效果评价 |
|
组 167 10 5.99 注:χ2=14.38 P<0.005
从表1可看出,实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后病人肺部感染率显著下降(P<0.005)。 2.2 实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后病人平均住院日缩短 对照组脑出血、脑梗塞病人的平均住院日为28.84d,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其它病人的平均住院日为23.48d。实验组脑出血、脑梗塞病人的平均住院日为26.22d,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其它疾病病人的平均住院日为19.43d。实验组比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分别缩短了2.62d和4.05d。 3 讨论 3.1 系统化整体护理可做到防患于未然 实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后,护士对病人的护理是主动积极的,按照护理程序有计划的进行,做到了防患于未然,故护理并发症大大减少,从而使病人的平均住院日缩短,身体康复较快。统计资料表明,实验组比对照组肺部感染率显著下降,脑出血、脑梗塞病人平均住院日缩短2.62d;其它疾病病人平均住院日缩短4.05d。 3.2 系统化整体护理有明确的护理目标 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按护理程序进行主动的、全面的、有计划的护理。不仅对病人进行疾病护理,还要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根据不同的病人制订具体的护理计划及明确的护理目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根据等级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使病人得到了及时全面的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3.3 系统化整体护理使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整体护理要求护士能独立给病人下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变被动的工作方式为主动的方式,从而激励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学习热情,使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总体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护理质量的提高,使护理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病人平均住院日缩短,这些成绩又会激励护理人员的工作学习热情,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3.4 系统化整体护理有健全的质控管理系统 从1996年5月至今,护理部组织质管科人员、护士长按照护理程序每周评估1例病人的总体情况,以了解主管护士、辅助护士的具体工作情况及护理效果,及时指出不足之处,并要求限时更正。质量控制平均分从1996年5月的70.5分提高到1997年6月的96.0分;从1996年5月—12月的平均分79.5分提高到1997年1月—5月的平均分90.6分。 3.5 系统化整体护理要有健全的支持系统 目前,我国的护理人员仍有40%以上从事送化验标本、财务结算及外出领物等非护理工作[2],这给整体护理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应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袁剑云,金乔.系统化整体护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19 2 于宗河.转变护理模式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国医院管理,1997,17(5):5~6 作者简介:蔡志翔,女,1964年出生,浙江温州人,1990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护理系,护理部副主任,主管护师。工作单位:325000,浙江省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李宛、历筱珍、邹玉英、梅美銮、赵尽玉、杨丽洁工作单位同第一作者。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需要层次论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护理诊断的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4例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危重病人的饮食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