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要层次论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护理诊断的体会 |
|
Experience of Gradation Theory of Needs Used to Nursing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王卫红 李春红
Wang Weihong,Li Chunhong (Second Hospital of Yanzhou Mining Bureau,Shandong 273500 China)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纷繁复杂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其次是安全、社会、尊敬,最高一层是自我实现。他认为:人类需要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自上而下的趋势,每当低一级的需要满足后,即会向高一级的需要发展,个体需要的强度亦相应转移。护理的任务就是促进和保持病人的需要,最明显、最强烈的需要必须给予满足。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而导致的心肌坏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心身疾病。现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1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急救期、监护期、康复期分别估计病人的需要类型,或者从言行去推测病人尚未表露的需要,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确定护理诊断的主次排列,制订并实施恰当的护理计划,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1995年7月—1996年5月,随机选择24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并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
例
组别 性别 平均年龄 岁 梗塞部位 男 女 前壁 下壁 后壁 实验组 7 5 54.6 7 2 3 对照组 6 6 56.8 8 2 2
1.2 方法 对照组执行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一般护理常规,由责任护士确定护理诊断并制订护理计划,不突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实验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病人需要的相对高峰期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心理变化、疾病的转归情况紧密结合起来,运用于护理诊断的制定,具体联系见图1。
图1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需要示意图
将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从就诊到出院分为三期:急救期(就诊到24 h)、监护期(就诊3.5 h到1周)、康复期(1周到出院前)。根据病人不同时期需要的相对高峰期不同,及时准确地提出各个不同时期的护理诊断,有计划地实施护理措施(见表2)。
表2 实验组病人的部分护理诊断
分期 需要的相对高峰 评估的重点内容 护理诊断 急救期 生理需要 1 可能无力活动:无力做到生活自理和自我照顾 1 活动无耐力:与心输出量降低有关 2 可能有反复发作的疼痛或梗塞先兆 2 舒适的改变:与心前区疼痛、心肌缺血有关 监护期 安全需要和社会需要 3 可能有威胁健康的因素(如吸烟、饮食不当等) 3 治疗饮食不适应:与平时饮食习惯有关 4 可能由于不熟悉环境、噪声或焦虑导致睡眠困难 4 潜在的应对无效:与焦虑、否认、忧郁有关 5 可能表达对性欲降低和能否恢复性生活的关心 5 性生活型态改变:与活动受限有关 康复期 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 6 可能表现出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坚持治疗方案 6 知识缺乏:与复杂的疾病过程和治疗有关 7 可能表现出疾病对自己形象上的改变(如持家及继续工作的能力) 7 精神困扰:担心疾病的预后所致
2 结果 根据图1和表2所示,病人在急救期、监护期、康复期生理与心理需求不同,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也不同。现以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恐惧症和护理人员制订护理计划的质量评分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评价标准,其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评定结果
组别 恐惧焦虑 例 并发症 例 平均住院时间1) d 护理计划质量 平均得分2) 病人满意度 % 实验组 1 1 36 9.8 100.0 对照组 3 3 50 8.0 96.0 1) 平均住院时间全距为30d~60d 2) 护理计划质量评分满分为10分
3 体会 3.1 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县级医院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神经内科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效果评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