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移植术后病人营养状况与需求 |
|
蛋白质 56.7~244.0 124.0 17.0 脂肪 32.0~191.0 121.0 42.0
2.2 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摄入情况略。 2.3 结果显示:病人术后营养摄取不合理,术后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明显超标,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各种维生素、矿物质部分达标,微量元素极少达标。而且术后的化验结果显示:手术后空腹血糖升高者有54例,占29.0%;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者141例,占75.8%,血尿酸升高者132例,占71.0%。 3 讨论 3.1 蛋白质的代谢与需求:肾移植病人在术前因长时间限制蛋白质摄入,故极易发生蛋白质营养不良。肾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又使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糖皮质激素主要代谢效应之一是增加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肝糖原生成增多。肾移植术后大量使用激素以及手术应激等因素可使蛋白质分解显著增加,故应积极补充,使病人长期营养不足的状态得以纠正和改善。反之,则可引起不良后果,如伤口愈合延迟、感染易感性增加等,妨碍移植肾立即发挥功能[1]。许多研究证实,在肾移植后早期增加饮食蛋白质供给,可最大限度地减轻激素引起的副反应,减少肌肉蛋白的消耗。而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虽可以从尿中排出,但会增加肾脏负担[2]。对豆类及豆制品和面制品的供给,如病人肾功能稳定,血肌酐持续在140μmol/L以下,血红蛋白、肝功能稳定在正常范围,无明显感染、排异反应,健康状况良好者,可在术后3个月~6个月后进食豆类和面制品,但应限制在50g/d以内,其目的是限制非必需氨基酸的摄入。从统计结果看,本组病人蛋白质摄入明显超标,可能与目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科普读物的宣传、普及有关。提示:术后应适当控制蛋白质的摄入,以满足机体需求为准,以免增加尚未恢复功能的移植肾的负担。 3.2 脂肪的代谢与需求:肾移植成功率提高,威胁生命的严重感染减少,使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成为肾移植者最明显的危险因素和引起死亡的常见原因[3]。许多因素可使移植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如移植前肾病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或高血压、透析期间脂肪代谢改变、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的影响等。多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年龄、糖尿病、移植前血脂水平、服用强的松的剂量、血清肌酐、尿蛋白排出量以及肥胖等因素与血清胆固醇有关。我们认为肾移植后由于移植肾功能尚不能完全恢复,肌酐清除率及尿蛋白的排出量都不同于正常,而且必须服用免疫抑制剂,因而控制高脂血症的发生必须依靠饮食干预,不管是单独使用,还是增加药物治疗。本组186例中脂肪摄入超标者143例,脂肪摄入不足者有13例,可能与饮食上的干预不够有关,本组调查结果也提示我们在术后病人饮食摄入中应注意脂肪摄入量的监测,加强饮食控制,防止由于脂肪摄入过多而致的并发症。但近期肾移植饮食监测报告中提及64%的营养师认为,肾移植后不需限制胆固醇,且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比值不超过0.56[4]。本组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者141例(占75.8%),高于国外报道,推测可能与术后膳食结构不合理有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社区护理的现状与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喷雾与滴药疗法用于气管切开后抗感染效果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