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6份使用中消毒液的监测结果分析 |
|
Monitoring Results of 316 Using Disinfectant Solution
郭彩香 乔 玫 马瑞芝
Guo Caixiang,Qiao Mei,Ma Ruizhi (Sanitary and An-tiepidemic Station of Shanxi Province,Shanxi 030012 China)
为进一步贯彻《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了解我省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使医院消毒工作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我们于1996年7月—1996年8月对我省直属14所医院的316份使用中消毒液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消毒管理办法》要求,选择省城12所综合医院、1所疗养院及1所妇婴产院,对其不同科室使用中的不同类型消毒液,进行随机采样,共采集316份样品。其中戊二醛30份,碘伏33份,金星消毒液11份,碘酒29份,酒精63份,84消毒液71份,其它氯制剂3份,自制器械液43份,新洁尔灭33份。 2 方法与标准 采用定量消毒试验,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1991年版)要求,用无菌吸管吸取被检消毒液0.5ml,加4.5ml相应中和剂,然后取0.5ml接种平板,在37℃下培养24h,计算每毫升细菌菌落数。
每毫升细菌菌落数(cfu/ml)=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0.5
评价标准为每毫升细菌总数>250cfu为不合格。 乙型肝炎病毒污染试验,采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方法。 3 结果(见表1) 4 讨论 本次监测的消毒液,总合格率为95.6%。其中碘伏、金星消毒液、碘酒及其它氯制剂监测结果均合格;戊二醛、84消毒液的合格率分别为96.7%、93.0%;中效及低效的酒精、自制器械液及新洁尔灭的合格率分别为96.8%、95.3%及87.9%。另外在监测的33份新洁尔灭消毒液中有3份HBsAg为阳性。分析消毒液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
表1 316份使用中消毒液监测结果
消毒液名称 采样数 合格数 HBsAg阳性数 戊二醛 30 29 0 碘伏 33 33 0 金星消毒液 11 11 0 碘酒 29 29 0 酒精 63 61 0 84消毒液 71 66 0 其它氯制剂 3 3 0 自制器械液 43 41 0 新洁尔灭 33 29 3 合计 316 302 3 注:总合格率为95.6%
4.1 消毒液的配制方法不当,配制时未按要求配制,浓度达不到要求。如84消毒液做不到现用现配,及使用前测浓度。配制时不搅拌,造成浓度不均匀,从而降低了其消毒效果。 4.2 使用方法不正确。一次配制反复使用,任何消毒剂都有其有效期限,但有的单位不能按要求定期更换,造成消毒液有效浓度降低,达不到消毒效果。 4.3 消毒液保存欠妥当。盛装消毒液的容器不加盖,保存不密闭,使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挥发,达不到消毒效果。如检查中发现刚配制的84消毒液在敞口的容器中,配制前后相差仅10 min,而后者所测的有效成分就达不到要求,这可能与外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如使用电风扇加速了消毒液有效成分的挥发。 4.4 使用消毒液时还必须注意有关事项。如更换消毒液时,需彻底清洁底部,容器需消毒灭菌,不能在剩余液中续加新消毒液。否则,会造成污染,使新加的消毒液浓度稀释,降低消毒效果。 4.5 316份消毒液中检出的3份HBsAg阳性的消毒液均为新洁尔灭,这一方面说明了低效的新洁尔灭对乙型肝炎病毒没有杀灭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医院潜藏着肝炎的院内感染的危险性。 5 建议 加强护理人员对消毒知识的学习及知识的更新,以高效消毒液逐步替代低效消毒液,不断扩大高效消毒剂的使用范围。使用时严格按照配制方法及浓度要求进行规范性操作,做到定期更换、合理使用及保存,以达到提高消毒效果之目的。同时应加强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作者简介:郭彩香,女,1962年出生,山西文水人,198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化学系,主管技师。工作单位:030012,山西省卫生防疫站。乔玫工作单位同第一作者。[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50岁以上病人开胸术中非容量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公开静脉输注质量标准 提高护理质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