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外周血管行同步换血的研究

,未出现心衰,血压稳定,换血均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黄疸消退时间在36±14 h,本组病例均系1次换血成功,换血途径均由桡动脉、大隐静脉作为出入途径,7例桡动脉穿刺1次成功,2例由于技术性因素2次穿刺成功,1例在换血途中留置针滑脱出血管外重复2次穿刺。本组病例除2例术前已出现核黄疸先兆,术中处于嗜睡状,其余7例患儿吸吮反射及饥饿感均反应较强,术后可予以开奶。经观察无并发症如坏死性小肠炎等发生,无呕吐、呛咳、腹胀等现象。
3 讨论

3.1 同步换血需注意
3.1.1 桡动脉穿刺是否成功是同步换血的关键。所以,在临床中必须熟练掌握其穿刺方法、要领,以利于在急需换血时更好的发挥,保障换血的顺利进行。
3.1.2 严格掌握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
3.1.3 严格控制换血过程中血流注入及抽出速度,随时保持同步抽注,密切监测患儿静脉压的变化。
3.1.4 换血应用专用输血泵或推注泵,勿用普通输液泵以免红细胞受挤压破坏发生溶血[2]。
3.1.5 血液选择尽可能不用库存血,因其中衰老红细胞多,最好选用24 h内新鲜血,如采用库血亦不宜超过3 d,如用于早产儿应不超过2 d。换血前血液应保温在27~32 ℃之间,以接近机体温度。
3.2 由于同步等量换血,血流方向不改变,不影响回心血量及组织器官供血,并发症少[2],如无异常情况,术后不需禁食。
3.3 应用留置套管针穿刺桡动脉及大隐静脉可更好地保留血管,待黄疸逐渐消退,不需2次换血后可拔管,减轻穿刺痛苦[3]。
3.4 常规的脐静脉换血法因操作繁琐,花费较大,有一定的危险性,在临床运用中受到一定限制,目前我科对换血疗法进行改良,此项技术缩短了换血时间,避免了脐静脉穿刺造成的创伤,减少感染机会,节约人力、物力,从而减轻患儿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更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戴艳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1)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新生儿黄疸的治疗[M].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2] 陈克正,赖剑蒲.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败血症[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
[3] 杨兰杰.桡动脉取血部位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2):719.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肾细胞
    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肌肉硬度
    血管铸型观察bFGF对大鼠颌面部移植脂肪
    我国血管外科发展现状及趋势
    超声血管造影在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治疗
    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CD150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者体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颈癌组织中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2型糖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