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周血管行同步换血的研究 |
|
戴艳萍
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780(2000)07-0015-01
我科NICU室于1996年12月以外周动、静脉为换血途径行同步双倍量换血,治疗新生儿G-6-PD缺乏症致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溶血病9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男7例,女2例;入院日龄~1 d 3例,~4 d 3例,~10 d 3例。确诊为红细胞G-6-PD缺乏症4例,新生儿溶血症4例,新生儿败血症1例,换血前出现胆红素脑病早期症状者2例,合并有新生儿贫血7例,低血糖1例。换血前总胆红素~337.4 μmol/L 1例,~493.5 μmol/L 6例,568.9 μmol/L 1例,672.3 μmol/L 1例,9例均采用桡动脉、大隐静脉为血液出入途径。 1.2 方法 1.2.1 换血适应症及血液选择按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1]。 1.2.2 换血前准备:(1)环境准备:换血前室内应进行空气消毒,室内温度调控在24~26 ℃。(2)药品、器材准备:肝素生理盐水250 ml(含3.125 U/ml),10%葡萄糖酸钙10 ml,一次性三通管2只,进口留置针(24G)2副,肝素帽2副,延长管1条,输血管2条,10 ml注射器1副,20 ml注射器4副,50 ml注射器4副,干试管8只。(3)换血前1 h滴注5%NaHCO3、20%白蛋白(1 g/kg)以置换出更多的胆红素。(4)换血前2 h禁食,如入院时需立即换血则插胃管抽空胃液。(5)苯巴比妥钠10~15 mg/kg镇静。(6)将患儿置于远红外线辐射台、多功能心电监护,缺氧者持续氧气吸入。(7)备好微量推注泵2台。 1.2.3 建立换血通道:输血通道选用大隐静脉或颞浅静脉为宜;抽血通道选用桡动脉(如桡动脉穿刺失败可选用肱动脉)行留置针穿刺,肝素稀释液冲管,肝素帽封管待用。 1.2.4 换血步骤:桡动脉(A)端、大隐静脉(V)端分别由专人负责,V端用微量推注泵(必要时用2台推注泵)于2~3 h内持续输入新鲜血液,换血量按160~180 ml/kg计算[双倍量换血:(80~90 ml/kg)+2][1],A端接上延长管及三通管,三通管侧口接肝素冲管液,待V端输入10~20 ml血液后,A端开始同步抽出20 ml血液,换血速度以2~3 ml/min进行同步抽出输入,每换100 ml血液,注入10%葡萄糖酸钙1 ml,换完血后再注入1次。双倍换血后多注入30~50 ml血液,可减轻术后贫血。 1.2.5 换血中的检测,由专人记录并报告抽血、输入量,观察监护指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脉压差等),根据监护参数随时调整换血速度。 1.2.6 换血后继续光疗,继续心电监护12 h,如无异常情况,即可恢复进食,每日用经皮测胆仪监测黄疸消退程度。观察其反应情况,四肢肌张力,吸吮、拥抱反射,尿液颜色。
2 结果
2.1 9例患儿在换血前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HB、血糖、血钾、血钙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高胆红素血症换血前后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x±s)
n 总胆红素 (μmol/L) 直接胆红素 (μmol/L) 血糖 (mol/L) 血钾 (mmol/L) 血钙 (mmol/L) HB (g/L) 换血前 9 483.28±87 68.07±83 4.8±4.3 3.97±0.79 2.24±0.21 165.7±35.5 换血后 9 304.07±92 42.26±52.2 4.12±1.1 3.75±6.38 2.31±0.13 117±21.2 t 9.04 2.43 0.46 0.78 1.075 3.86 P <0.000 1 <0.01 >0.05 >0.05 >0.05 <0.01
2.2 临床观察:换血中我们对本组患儿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尿量等进行监控[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脐血输注预防化疗所致血细胞下降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高剂量化疗联合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