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诊断评估 |
|
王丽君 计惠民 胡建军 佘云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80(2000)07-0032-01
近年来,随着儿童纤维内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Hp)检测的逐步普及,对儿童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诊断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收集了1996年7月~1999年5月的儿童消化性溃疡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30例,经胃镜确诊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治疗措施,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男22例,女8例。男∶女为2.75∶1,年龄6~16岁,其中10岁以下4例,10~16岁26例。9例家族中一级亲属有胃溃疡伴上消化道出血史。初诊表现腹痛21例,头昏26例,黑便24例,呕血16例。 1.2 方法 1.2.1 禁食后经电子胃镜检查,取胃窦部位粘膜活检。均于入院后第1~3天进行。参照1996年5月上海第1届儿科消化内镜临床应用专题学术研讨会通过试行的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诊断标准。 1.2.2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取胃窦粘膜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 1.2.3 治疗:经临床诊断,消化性溃疡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立即给予输血、补液、口服止血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按病情轻重调整用药剂量及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记录血压、呕血、黑便次数和量,检查血常规、便常规及潜血结果。 1.4 随访:30例中16例患儿坚持随访0.5~1 a,每次随访均复查血常规、便常规,半年复查胃镜1次。
2 结果
2.1 胃镜形态学示及Hp检测结果(见表1):30例患儿中胃窦溃疡2例,于胃窦小弯处共3个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8例,其中2例上下壁各一处溃疡。 2.2 疗效观察:所有病例在胃镜检查时均已无活动性出血,除2例大便潜血由(++++)降至(+)后自动出院外,余28例大便潜血转阴天数平均为(6.49±1.55) d,最短1 d,最长11 d。所有住院患儿未出现反复消化道出血表现。
表1 30例消化性溃疡胃镜检查结果
部位 溃疡 个数 溃疡最大直径 (cm) 并发胃炎 (例) 活动性 出血 Hp(+) (例) 胃窦 4 2.7 2 无 0 前壁 12 0.8 8 无 0 下壁 12 0.5 10 无 2 上壁 6 0.7 4 无 2
3 护理诊断讨论 3.1 儿童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临床症状不如成人典型,发病急,病情较重,症状差异大,常无明确的过去病史。我们总结有如下临床特点:(1)发病年龄集中在10~16岁(87.6%);(2)47.8%患儿有明确家族史;(3)临床多表现为腹痛、黑便或呕血、头昏等。对于面色苍白、头昏或单纯腹痛的患儿,护理诊断收集资料应特别注意详问病史、测血压,护理查体应注意血常规及便常规和潜血检查等,必要时肛诊或用缓泻剂通便以明确护理诊断。 3.2 儿童消化性溃疡多浅小,钡餐检查易误诊,纤维内镜可以直视,对儿童消化性溃疡具有护理诊断价值,对活动性出血病例可以局部烧灼止血,另外,可取粘膜进行Hp检测,为护理诊断提供较全面的依据。儿童期消化性溃疡以十二指肠球部最常发生[1,2],我们的资料也证实此点。 3.3 大量资料表明,消化性溃疡与Hp有密切相关关系。病情观察发现:在入院后1~3 d进行胃镜检查,胃肠内仍有少许积血,影响Hp检出率。
4 护理措施及理论依据
4.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儿童消化性溃疡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入院时多数已有明显的失血征,首要处理措施在于止血及补充血容量等对症支持治疗,如发现病人有上消化道出血倾向,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同时安置病人平卧位,建立静脉通路作输液输血准备,严密观察脉搏、血压和出血,必要时按医嘱准备冰盐水洗胃以止血。洗胃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有无急性腹痛、心率和呼吸的变化,并及时作相应处理。如有呕血应立即作口腔护理,消除血迹和呕吐物,以免引起病人不良心理反应,少量出血者可给温凉流质饮食。 4.2 坚持合理营养。应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在不刺激溃疡的原则下多吸收营养,以增加胃粘膜的抵抗力。蛋白质类食物具有中和胃酸的作用,可适量摄取牛奶能稀释胃酸,宜安排在两[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出院指导在眼科手术病人中应用的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羊膜腔灌注治疗产时羊水过少的护理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