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 |
|
【摘要】 分析神经内科护理风险,通过运用风险管理理念,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加强护理风险监控,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理风险;风险管理;神经内科
护理风险管理是针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神经内科存在病人年龄大、病情重、康复过程漫长、医疗费用高等特点,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护理操作、危重病人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人们的法制观念与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护患纠纷亦呈上升趋势[2]。我科通过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神经内科护理风险
1.1 护理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护理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件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的第一步[3]。神经内科护理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①突发事件较多,大部分为老年病人,病情变化较快,并发症多。存在观察病情不及时,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先兆。②抢救制度方面存在隐患。如抢救药品和器械用后未及时补充。护士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激处理不及时到位或因技术问题影响抢救等。③护患沟通与健康教育方面存在隐患[4]。如为病人入院介绍不规范,安全告知不全面,出院指导不够具体全面,新药使用注意事项介绍不规范等引起护患纠纷。④病人发生并发症以及意外事件的隐患,如长期卧床病人发生压疮等。⑤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造成安全隐患。⑥护理文件书写方面存在隐患。护理记录涂改、刮痕、记录不及时,个别记录医护不一致等。⑦病区环境以及医疗设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楼道有水、未及时设置防滑提示牌、吸引管道未处于有效状态等。
1.2 护理风险分析
1.2.1 信任危机的风险 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使医疗卫生行业中发生的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一些人的心理,在看病治疗中持有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个别人甚至故意找借口制造纠纷以索取赔偿金。
1.2.2 心理性损伤的风险 神经内科护士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环境中,面对各种老年病人大量基础护理以及突发症状,工作劳累且精神高度紧张,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
1.2.3 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法律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是最大的风险隐患。有些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不认真执行操作规范和履行告知义务,使病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某些检查及治疗。
1.2.4 护理文书记录不规范 用非医学术语或语法错误,护理记录不及时、内容不详细、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相符,缺乏严肃性和真实性;或者不按病历书写规范,随意涂改病历,导致病历失去真实性。
1.2.5 其他 ①医患双方掌握知识不对称,病人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或并发症,家属无法理解,而容易引起纠纷。②年轻护士多,文化层次不一,专科知识掌握欠牢固,协调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差,易引起纠纷。
2 护理风险管理
2.1 加强护士法律知识培训 面对护士法律意识不强,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弱,在健全护理管理制度的同时,全面培训护士,组织护士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的法律知识[5]。依法对待医疗护理风险,在维护病人利益的前提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并消除对待护理风险的一切消极情绪。
2.2 规范护理行为,规避职业风险 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规范护理行为,履行告知义务[6,7]。治疗护理过程中告知病人接受治疗的目的、用药名称、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及承担的风险。特殊操作或检查要征得病人的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防止纠纷的发生,以降低风险。
2.3 实施护理工作标准化管理,降低职业风险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实行标准化管理,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准则、有目标、有依据,保证护理工作有序地进行,为病人提供满意优质的服务。护理工作标准化管理中包括护理组织管理标准化,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化,护理技术管理标准化。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标准化的管理,并且采用“PDCA”的工作程序督导检查来推动护理标准化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以此来规范护理人员行为和工作质量,规避职业风险。
2.4 加强病房管理,降低职业风险
2.4.1 特殊护理人员的管理 对实习生严格带教[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高压氧舱治疗病人的安全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