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护士长 自我管理 科室护士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个体对自已是否有能力去实施某一行为的期望,是人们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认知与评价。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形成是对自我行为能力与行为结果的期望的影响[1]。他发现,即使个体知道某种行为会导致何种结果,也不一定去从事这种行为或开展某项活动,而是首先要推测一下自己行不行?有没有实施这一行为的能力与信心?这种推测和估计的过程实际就是自我效能的表现。然而护士长面临的不仅是角色的突然转变,同时还要面临竞争的考验。护士长如何在管理环境中加强自我管理,提高科室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化,把精力、智慧、时间投入到管理工作中来,争创佳绩,现就自我效能感理论对护士长自我管理与科室护士自我效能提高的影响,阐述如下。
1 自我效能的功能及其影响人们的因素和方式
1.1 影响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与行为坚持性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倾向于常选择适合于自己能力,有挑战性的任务,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相反。
1.2 影响人们的努力程度和面对困难的态度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多富有自信,勇于面对困难的挑战,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克服困难。
1.3 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的效率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积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表现出提高行为能力和行为效率。
1.4 影响人们的归因方式
据美国维纳的研究,人们通常把成败结果归因于努力、能力、远见和任务难度等四大因素。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自我效能低的人却往往将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天资不够[2]。
2 加强护士长自我管理与科室护士自我效能提高的关系
2.1 自我时间管理
合理利用时间是做好护士长的首要问题。护士长是护理工作的基层组织者和领导者[3]。护士长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做到合理计划和安排时间,保证最重要的事情得到解决,并有充分的时间应付紧急情况和处理常规工作。
2.1.1 工作时间
讲究工作效率。首先要确定关键性工作,抓住工作主次,任何工作都要自问“三个能不能”:能不能取消,能不能与其他工作合并,能不能用更简单的工作代替,争取用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完成主要工作。其次要抓住工作性质,分析并掌握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工作的项目,是否可分类,分步来完成;熟悉工作职责范围,给谁完成最合适,做到知人善用。同时还要善于统筹时间:用大部分时间来处理最重要或最困难的事情,把一部分工作分配给助手处理,学会授权。充分运用节约时间的现代化工具,如电话、电脑等。经常分析自己利用时间的情况。管理者要将时间用于最重要的工作上,要机智地拒绝不必要的事[4]。只做自己权利范围内的事情,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这一观念的形成除来自工作、生活等环境压力外,更主要来自个人对工作的责任感、成就欲望以及崇高的人生目标[4]。
2.1.2 业余时间
不懂得休息就不懂得工作,护士长必须懂得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业余时间加强身体锻炼,处理好家庭生活,还要参加社会活动,与社会同行们交流,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时代信息,达到有利于改进工作,提高自我效能感。
2.2 自我目标管理
目标是指一个规划或方案所要达到的最终的、具体的、可测得的结果。确定目标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目标可分为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个人目标。医院领导制定全院工作目标是总体目标,护士长要了解总体目标的具体内容,对总体目标要有信心。根据总体目标的要求制定出具体目标,即科室年度工作计划、目标以及为完成目标而制定出具体的月安排与周重点。具体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实际,必须具有先进性与可行性,高低要适当,过高会造成完成困难,使护士对完成工作失去信心,过低则失去挑战性。在实现具体目标的过程中,护士长要明确个人目标,在工作中表现出对专业的热爱和执著地追求,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当工作有点成绩时,要谦虚谨慎;在工作碰到困难时要迎难而上,不能流露出不干的思想。要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起来,在落实具体目标的同时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
2.3 自我情感管理
情感是人在社会活动对客观事物所特有的态度,是人喜、怒、哀、乐的外在表现。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