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骨折病人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老年股骨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增强了病人的遵医行为,提高了治疗效果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股骨骨折病人的整体护理中效果明显。
【关键词】 护理干预;股骨骨折;老年;整体护理
随着整体护理在医院开展的不断深化,为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正积极将护理技术、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融为一体。护理人员在护理病人的全过程中,不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给予适当的护理,预防并发症,为病人提供全面的身心护理;更重要的是能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具有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计划,选择适当的时机,运用多种形式,对病人的心理、行为等各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缓解病人的焦虑心理,为病人提供与治疗、康复相关的护理指导和咨询;在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护理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调动起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工作,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195例老年股骨骨折病人,通过对病人身体、心理、文化、精神等方面的评估,运用护理程序制订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计划,让病人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治疗与护理,从而提高了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遵医行为,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老年股骨骨折病人195例,男120例,女75例;年龄65岁~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61例,股骨干骨折48例,股骨颈骨折38例,股骨下端骨折19例,股骨髁骨折19例,股骨头骨折10例。平均住院天数23 d。
2 护理干预
2.1 入院初期
2.1.1 入院指导 病人入院时,介绍病室环境及医护人员,消除病人的陌生感,减轻心理压力,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建立有利于治疗和护理的护患关系;同时为病人提供一安全、清洁、舒适的休养环境。评估病人的情况,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和护理需求,为确立护理诊断/问题及制订护理计划提供依据。护士应系统、连续地从病人、家属或病历、已有的检查记录等多方面收集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资料,特别注重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护理需要,确认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对相关疾病的认识,分析评估资料,从而确立护理诊断/问题,重点突出专科护理的特点,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具有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计划。采取护理措施,选择适当的时机,应用相适应的形式、语言和方法对病人进行不同阶段的护理干预,以改变病人不利于疾病康复的心理因素及行为,促进疾病的康复。
2.1.2 心理护理 本组病人多为意外受伤,在心理上往往难以接受,尤其是股骨颈骨折的老年病人,活动不便,卧床时间长,生活不能自理,常常会自责,加上疼痛的刺激以及顾虑手术效果,担忧骨折预后,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因此,应给予耐心开导,多与病人沟通,使病人了解骨折在治疗及护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焦虑,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此外,在生活上还要给予悉心照顾,从细微处入手,使病人感觉舒适;与此同时介绍医院的设备、医生的技术水平和同病区治疗效果好的病例,请他们现身说法,从而消除病人及家属的顾虑及恐惧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治疗、康复。
2.1.3 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改变不利于骨折愈合的饮食习惯,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喝水,以保持大便通畅,预防腹胀和便秘。
2.1.4 体位护理 告知病人及家属保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患肢的正确位置:髋关节屈曲15°,外展30°,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注意勿外旋、内收,以免重复受伤机制而加重骨折移位。尽量避免搬动患肢。
2.2 术前准备期
2.2.1 术前护理 根据病人的特殊治疗、检查及护理的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说明术前检查的必要性和配合方法、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减轻心理负担,使其积极配合术前准备,争取尽早手术。
2.2.2 手术准备期的护理 向病人说明手术前皮肤准备的范围、配合方法,麻醉方式等,减轻病人手术前的紧张和焦虑,提高手术适应能力,主动进行配合。
2.3 术后康复期
2.3.1 体位护理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后的体位要求、治疗和护理的配合方法。患肢仍为外展中立位,仰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