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100例住院消化性溃疡病人心理社会因素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抽调调查前期同病房病人住院日对照,住院日普遍缩短5~10日。2年内随访复发率高的20例病人中仅有5例复发,复发率降至25%。结论 从中查找发病的心理社会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护理对策,使住院日缩短,疾病复发率降低。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心理社会;调查分析;护理
消化性溃疡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作为心身疾病,其病因除与遗传因素、刺激性食物、地理环境等有关外,而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尤为明显[1],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全面了解病人身心两方面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才能收到较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现将我院消化内科2007年3—6月间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并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1.1 年龄 笔者统计了20~70岁的各年龄组发病情况,发现23~45岁发病率最高,即以青壮年居多,这个年龄段面临恋爱、婚姻、创建事业、家庭等人生重大问题,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易发溃疡病。
1.2 性别 100例病人中,男性患者占82%,女性占18%,显然男性多于女性,这与男性在现代社会中,既是社会中坚,又是家庭的支柱,承担较重的社会及家庭负担,心理困扰和心理冲突时有发生,精神总是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有关。
1.3 吸烟、嗜酒 82例男性患者中有明显吸烟史竟达68例,18例女性患者中有5例,共占总人数的73%;嗜酒患者男性有44例,女性有5例,共占总人数的49%。可见吸烟、嗜酒的不良习惯是造成溃疡病发病率高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1.4 职业因素 调查中发现有30例病人为司机,20例病人为倒班人员,25例为营销、电脑人员。由于职业关系,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大或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并且进食不定时,时饥时饱,熬夜、生活无规律。这说明职业因素及无规律的饮食习惯在溃疡病发病因素中占有一定比例。
1.5 精神因素 在与病人交谈中了解到半数以上的病人在发病前都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如长期的工作、学习压力及挫折;家庭不和或遭受不幸;持续的极度悲伤、抑郁等负性情绪,加之自身性格因素,不能进行及时良好的自我调节,最终导致发病。
1.6 复发率高 调查中还发现消化性溃疡病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复发率相当高,100例病人中复发人数为62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病占50例,复发率为80%。病情的反反复复让多数病人几乎丧失了治愈疾病的信心,甚至自暴自弃,不遵医嘱吃药,在生活、饮食上也放松了要求等,最终陷入恶性循环。复发率为何这样高,怎样降低复发率,成为护理消化性溃疡病人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 护理对策
2.1 热情关心病人,做好检查前准备 初次发病住院病人,为尽快明确诊断,常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如胃肠镜等检查,这些诊断方法对他们是陌生的,并且病人常会从其他病人口中得知检查带来的痛苦,因而会产生不安和恐惧感。这时护士应及时来到患者身边,说明检查操作的目的,一般操作步骤,以及在操作中可能产生的不适。一方面消除病人顾虑,一方面可取得病人合作,并且指导其做好肠道准备,在检查时让家属陪同观看,使病人安心放心。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提高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
2.2 缓解疼痛 溃疡病人都有疼痛症状,疼痛感和随之带来的运动受限、食欲降低、睡眠不足,常使病人产生焦虑、紧张、无助感,护理上除了给予药物治疗外,同时教授一些减轻疼痛的方法。如松弛法、音乐法、转移注意力法[1]。病人普遍反映,疼痛次数减少,疼痛感明显减轻。
2.3 心理疏导 护士要将病人当做亲人或朋友并掌握一定的交谈技巧,热情诚恳、关切地与病人多次交谈。首先告诉病人不良情绪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鼓励病人将心理压力宣泄出来,促使其倾诉心中的苦闷,此时,护士就可加以分析,了解病人致病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等情况,并且向病人指出,提高病人的认识水平。另外也要指导家属配合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创造良好的病区环境,丰富病人的娱乐生活也有助于调节病人心情,加强心理护理效果。
2.4 健康教育 把疾病知识交给患者,定期在病区举行疾病知识讲座,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