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住院患者;心理因素:护理
躯体病变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都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有关,不良的心理因素则会削弱对躯体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可以加重躯体疾病。我科从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对192例手术患者进行每日两次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胃癌、肠癌、造口、乳腺癌等大手术患者共192例,其中男99例,女93例。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并发症的老年患者共47例。年龄病40~88岁,平均52.5岁。本组均采用每日两次的心理护理,术后170名患者以轻松的心情出院并按时返院接受化疗。余22名患者系因经济原因未接受化疗。
2 心理特征
患者常有的心理反应有:①焦虑、恐惧。病人对自身健康或客观事物作出过于严重的估计,也可因担心家庭、工作、经济、学习、婚姻问题等社会因素而焦虑。②悲观、抑郁。因患病 丧失了劳动能力,或疾病导致了形象变化,病人情绪异常悲观,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③孤独感。病人来到医院新环境,与陌生人相处感到孤独,且住院生活单调。④敏感性增强、猜疑、防御。病人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声、光、温度等特别敏感,稍有声响就紧张不安。⑤情感脆弱、易激动、发怒、主观异常感觉增多、自尊心增强、失助感、期待、习惯性、行为退化等等心理反应[1]。
3 护理措施
临床经验表明以下措施在护理对应心理反应时效果最佳:①细致观察患者的焦虑反应及表现,针对患者焦虑产生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尽可能早地让患者了解他的疾病诊断、诊治方案、程序、各种检查及治疗方法的必要性及可靠性、安全性等,打消其顾虑,减轻焦虑不安反应。②护士要使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尽可能地给患者解除或减轻各种躯体痛苦。③护理人员应该主动关心患者,向患者介绍病区生活制度和治疗安排等,使其尽快熟悉周围环境。将患者介绍给同病室病友,使他尽快与大家熟悉起来。夜间值班多巡视,增加患者的安全感。④及时向患者介绍其病情、诊断及治疗方法,提供康复措施、预后等信息,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参与治疗及康复活动。要经常倾听患者意见,特别是首次入院患者、老年患者等,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关怀与照顾,使患者解除顾虑,配合治疗。
4 讨论
心理护理系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病人摆脱困难。由于病人性别、年龄、病种、文化背景、社会阅历等因素的作用,在不同病程中可表现出多种心理反应的一种或几种,因此对不同病人应具体分析、具
体对待。作为当代医务工作者,不仅要熟练掌握身体疾病方面的护理工作,还应熟练运用心理护理知识为病人分忧解难。对暴露出的各种心理矛盾,应给予足够重视,不得歧视,要综合分析,善始善终给予解决[23]。
【参考文献】
[1] 付爱梅. 外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应对方法[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4):1593.
[2] 焦 晖. 长期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J]. 现代护理,2008(23):119.
[3] 张立英,刘迎春. 肝癌病人的心理护理研究及对策[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