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114例老年患者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防治措施

  【摘要】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的原因,并分析压疮发生的相关性因素,以期更好地防治压疮。方法 调查分析114例老年压疮患者相关资料。结果 114例老年患者压疮发生与原发病、照顾者相关知识缺乏及老年人生理及病理因素因素关系较大,经过采取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后,均治愈或好转。结论 老年患者为压疮高发人群,应针对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作好积极的预防和护理,以提高老年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压疮 危险因素 护理 老年患者

  随着社会老年人口、空巢家庭的增多,对年老体弱尤其合并有瘫痪者的家庭护理跟不上,老年人压疮的发生率日渐增多,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自主生活能力减弱、营养状况较差和免疫功能降低等因素,使得老年患者成为压疮高发人群,严重压疮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严重感染而危及生命。根据美国的相关资料统计,71%的压疮发生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1],老年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为10%~25%,发生压疮老年人的病死率较未发生压疮老年人增加(4~6)倍[2],压疮还使得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因此了解和掌握压疮发生原因、预防方法,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预防压疮的关键。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7年5月至2009年9月,我院各护理单元共收治老年性压疮患者114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28例,年龄在(62~96)岁之间,平均年龄79岁;其中72例来自家庭,42例来自老年公寓。

  1.2 本组114例患者均患有其他原发病,其原发病及压疮部位、面积、各期见表1。表1 114例老年患者原发病、压疮部位、面积及分期

  1.3 结果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使其得到及时救治,114例患者除5例因原发病死亡外,治愈92例,好转17例。

  2.老年患者压疮常见危险因素分析

  2.1 生理及病理因素

  2.1.1 老年人皮肤老化、变薄,弹性变差,干燥粗糙,血运减少。皮肤的结构及功能改变,排泄功能、调节体温的功能降低,对冷、热、痛感觉迟钝。

  2.1.2 发生压疮的老年患者均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骨折和风湿性疾病,他们长期卧床、活动困难、身体局部组织持续受压,于床上翻身时易被拖拉,可增加发生压疮的危险。

  2.1.3 营养不良是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又是压疮经久不愈的主要影响因素[3]。发生压疮的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全身各种疾病,导致全身营养障碍,营养摄入不足,蛋白质合成减少,皮肤松驰干燥,缺乏弹性,修复能力降低,皮下脂肪萎缩、变薄,肢体受压处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对外界不良因素的耐受力降低,极易引起压疮。

  2.1.4 潮湿的皮肤容易滋生微生物,尤其是伤口渗液、大小便失禁时除了会使皮肤受到浸渍等不良刺激,还有代谢产物的化学刺激,造成皮肤表面角质层松软,柔韧性消失,更易遭受损伤导致压疮发生。

  2.1.5 体温的变化也是发生压疮的重要原因[4]。体温高时,受压部位周围温度增加,过度出汗及皮肤在床单上受浸渍和摩擦的几率增大;体温低时,机体外周循环差,受压部位血液供应减少,也易使压疮形成。

  2.1.6 长期患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心情抑郁,精神紧张,主动活动及配合性较差,在精神紧张的状态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蛋白质合成被抑制,组织容易被分解,易诱发、加重现有的疾病,从而促使压疮发生[4]。

  2.2 照顾者因素 本组114例老年患者42例来自老年公寓,72例来自家庭,在来自家庭的72例患者中,33例由配偶照顾,13例由子女轮流照顾,26例由家人请陪护在家看护。

  2.2.1 昆明城区老年公寓总体状况较好,但是也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有些老年公寓护理人员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太低,服务意识差;饮食服务、生活服务、心理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2.2.2 患者、家属、陪护人员缺乏压疮发生原因及预防压疮的相关知识 比如患者卧位时,最常受累部位有骶尾部、坐骨结节处、足跟部,陪护人员不能及时给予患者翻身;或是卧床体位不当,身体持续倾斜下滑,陪护人员没有给予适当的支撑物,患者皮肤与床铺表面可能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患者身体下滑时还会因进行性的相对移位而产生的剪切力,均可破坏皮肤的上皮组织,从而增加皮肤对压疮的易感性。

  2.2.3 陪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耐心,动作粗糙 患者床铺不平整,有皱折、渣屑,不能及时整理;在移动动患者时有拖、拉、推、拽等动作均可产生较大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DNA测序证实的Wilson's病ATP7B基因第
    儿童智力低下434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
    普伐他汀对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表面 颗粒
    STR位点D19S253和D8S1179的多态性研究
    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发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妊娠肾病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
    一个新的微卫星多态标记 D14S1435 的F
    重症监护病房临床标本1 129株病原菌的
    阿米巴痢疾154例临床分析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4例临床
    114例脑卒中患者ADL改善情况的初步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乳腺小叶增生症110例疗效
    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鼻腔自然杀伤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