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产科;护患沟通;语言沟通;非语言性沟通
护患沟通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基础,良好的护患沟通能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愉悦病人的心情,而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建立和发展护患关系的基础,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每个步骤中。
在倡导人文关怀的今天,产科导乐措施的实施,尤其体现出:良好的业务素质是搞好护患关系,避免医患纠纷的基础;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搞好护患关系,避免医患纠纷的前提;较强的法律意识是搞好护患关系,避免医患纠纷的保证。资料显示,多数护患纠纷发生的真正原因是由于护患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所致[1]。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护士作为健康照顾者,主要作用是为病人提供信息,给病人以指导和咨询,向病人清楚地传达信息的内容。现浅谈产科护患沟通。
1 沟通模式
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接受病人的信息,并将理解的信息发送给病人。其沟通交流的过程模式图如下:要沟通的事物—信息发出者—信息—途径—信息接受者—反馈—信息发出者。当待产妇刚刚住院,没有宫缩,或在宫缩间歇时,因为其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事物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即需要信息,需要安慰;而疼痛及不良情绪刺激会使产妇对语言的接受能力下降,适当地把握时机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护士通过病人收到信息的反馈来判断沟通是否能继续及沟通的效果。
2 沟通的方式
2.1 语言沟通 在护患沟通中语言沟通占有重要地位[2]。语言性沟通是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沟通,即口头与书面两种。在使用语言时应注意维护自己的职业形象,保持语言的文明礼貌性和准确性[3]。人与人之间的沟通35%是运用语言的沟通,它的优点是能精炼、清楚、迅速地将信息传达给对象。不足是语言会受个人的意识影响。在语言性沟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语言应通俗易懂,简单明确,避免过于专业化的语言和医院常用的省略句,尽可能把一些医学术语变成通俗语言,以便于理解和接受;②应使用礼貌性语言,尊重病人人格,使用文明规范化语言;③使用安慰性语言,安慰性语言可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④语言应讲究科学性,对疾病的解释和病情的判断要有根据,回答病人的问题要合理;⑤语言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年龄、职业、社会家庭背景不同应用语言。
2.2 非语言性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不使用语言的沟通,它包括的信息是通过身体运动,利用空间,利用声音和触觉产生的,如倾听、皮肤接触、面部表情和沉默等[4]。非语言沟通的目的是使互动中的双方都能有效地分享信息;同样的话可因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和效果[5]。实际上非语言性沟通表现在实施礼仪服务的过程中,是一种宣传,一种品牌。护士应努力从基本姿势开始训练,包括坐、站、走姿等。护士从容沉着、老练、成熟,而赢得病人的信任。护士着装应整洁大方、化妆得体,不得体的装饰会使病人心理产生怀疑、反感、抵触及不信任感。
2.2.1 专业性皮肤接触 这在产科领域显得尤为重要。当产妇行动不便,你主动上前扶持时,她那感激的目光会使你与她的护理与临床距离感瞬间消失;产妇在临产后因疼痛的刺激对语言的接受能力下降,当你轻轻拭去她额头的汗水,当你为她湿润干燥的口唇,当你握住她无助的手的一瞬间,她会有一种千言万语都不能替代的感觉。
2.2.2 倾听 当产妇与你诉说她的感受时,你应做到心神专注,始终保持目光的接触,并用语言反馈你始终在听。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消除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反应,而且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2.2.3 尊重产妇 为她们提供必要的个人信息。尊重她们隐私需要,尽量不暴露产妇的身体,查体时注意遮挡。无论在待产室、产房、病房,当产妇向你表达她的感受时,不管与你的工作是否有关,我们都应在语言上、举止上表现出对孕产妇的极大关心,突出她们的中心地位。
3 体会
在医院诸多的人际关系中,护患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护患关系的好坏、对病人态度的取向和护理工作的质量有直接影响,良好的护患关系可帮助病人获得或维持理想的健康状态。护患间有效的沟通则有利于维持和增进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收集资料;有利于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有利于增进病人对护士和护理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确定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增进病人的健康教育。护士应熟练地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并灵活应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应以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娴熟的技术操作、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去赢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治疗和护理,使病人真正体会全方位、高质量的优质服务,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