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手术造成患侧乳腺缺损、胸部外型破坏和患侧肢体功能障碍, 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不便。现就我们的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均为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5-2008年手术治疗患者,其中女性41例,男性1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8.5±20.8)岁。经病理诊断证实乳腺癌Ⅰ期23例,Ⅱ期15例,Ⅲ期4例,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给予辅助化疗和(或)放疗。4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后, 对其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分析, 40 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 其中产生恐惧、忧虑患者18例,猜疑、自卑或嫉妒心理患者9例,期待、依赖心理患者13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治疗: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加气管内插管进行手术。全麻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消毒手术区域并铺单,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局部分离皮瓣,切除胸大肌并清扫腋窝。
1.2.2 术后护理
1.2.2.1 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主诉、伤口引流液性状等。伤口敷料如用绷带加压包扎,应观察患侧肢体远端的血运情况,如包扎太紧致脉搏扪不清、皮肤呈紫绀色,伴皮温低,提示腋部血管受压,应调整绷带松紧度,重新给予加压包扎,使皮瓣与胸壁紧贴以利愈合[3]。对扩大根治术的患者,应注意呼吸情况,如胸闷、呼吸窘迫,应判断有无因手术操作胸膜而引起的气胸。
1.2.2.2 做好负压引流管的护理: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多数均放置胸骨旁和腋下负压引流管各1条,应妥善固定,防止滑落。定时评估并记录液体的量、颜色、性状、有无血凝块等,若每小时超过100ml应警惕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
1.2.2.3 疼痛的护理:术后定时评估患者疼痛及不适的主诉,评估患侧上臂神经、血管受损情况,定期评估肱二头肌功能情况,及患侧上肢运动情况。术后1-3d适当进行患侧上肢向心性按摩,以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术后3-5d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按摩5-10次/h,鼓励患者做上肢的伸直与外展的锻炼(伸直肘部,做爬墙运动),以预防局部外展强直,促进淋巴引流,减少上肢肿胀。若疼痛仍不减轻,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1.2.2.4 心理护理:做好其家庭成员特别是丈夫的工作,给予患者支持和爱,同时也可找一些成功病例谈经验,现身说法,帮助其度过心理调适期[4]。
1.2.2.5 早期健康锻炼:为减少瘢痕挛缩影响患肢功能及日后生活质量,在无特殊情况下应鼓励患者早期锻炼。术后1-3d主要锻炼手指、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3-4d可坐起开始进行屈肘运动;5d解除固定上肢胸带后,可练习手掌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部的动作;9-10d可以拆除切口缝线。此时可锻炼抬高患侧上肢,将患侧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
1.2.2.6 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每月做1次乳房自检,最好选择在月经后1周进行,因此时乳房在最松弛状态,容易检查。未切除的乳房每年拍X线片1次,严密观测有无对侧转移。
2 结果
40例住院患者术后通过心理护理, 91 %患者情绪明显改善, 9 %患者情绪较入院时有所改善,均痊愈出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通过术后临床护理与完善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均坦然接受现实,满意出院,积极乐观面对生活。
3 讨论
通过本组42例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我们体会如下: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入院后, 应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规章制度, 引导患者尽快进入角色,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让其感到外界的关心与支持, 增强其生活的勇气,积极配合治疗。②负压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伤口引流管,并接好负压引流瓶,观察负压引流器是否达到伤口引流效果。负压引流瓶每日消毒1次。注意留置尿管通畅,防止尿路感染。③疼痛的护理:在乳腺癌的自觉症状中, 疼痛的发生率最高。肿瘤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有效的止痛治疗是乳腺癌治疗中很重要的环节。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正确运用护理程序,鼓励其家属特别是丈夫多关心患者, 尽量满足其感情需要, 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护理, 以提高生存质量。⑤早期健康锻炼:术后可根据伤口恢复情况进行功能锻炼,逐渐加大锻炼量,促使功能完全恢复。⑥健康指导: 给每一位出院患者发放书面“出院指导”,以作健康教育指导。告之出院后不宜用患侧上肢测量血压、注射及采血等。指导患者对健侧乳腺每月自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