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甲型H1N1流感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心理卫生干预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临床资料
    
  2009年9月6日收治第1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至今,共收住甲型H1N1流感患者45例,疑似患者17例,男49例,女13例,平均18.5岁。入院时均持续发热4~5天,伴咳嗽咳痰,胸闷气短。
    
  患者心理问题
    
  病人心理压力:患者一旦被确诊或作为“疑似”病人被送入传染医院隔离区接受治疗,对疾病的恐惧、疾病本身的痛苦、医院环境的陌生感、高昂的医疗费用、社会性情感的压抑等心身压力一起袭来,就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不同住院时期患者反应也不一样,最常见的反应表现为焦虑、抑郁、烦躁、恐惧;较为严重的可出现绝望、敌对、逃跑;更为严重的是突发性精神障碍,如自杀、暴力对抗等。我院收住的1名男性患者,就因对疾病认识不足,曾产生恐惧、绝望心理问题,出现逃跑现象。
    
  住院初期(疑似期):患者入院初期对自己突然患有甲型H1N1流感的事实不愿接受,一方面否定自己被感染,另一方面因被隔离产生了极度焦虑不安的情绪,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挑剔、易激惹,对流行病学调查不配合,隐瞒病情,对治疗不积极合作,甚至伺机逃跑等。
    
  住院中期(确诊期):患者因进一步确诊而产生紧张、恐惧和孤独的心理,往往表现为食欲减退、睡眠障碍、过分关注自己的症状、反复询问病情、过分关注医护人员的言行等。特别是病情加重或反复时,出现情绪低落、抑郁、悲观、丧失信心等等。
    
  住院后期(康复期):当患者病情好转,趋于康复时,一方面产生激动不安、急于求成的心理;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被隔离,担心回归社会后将面临各种压力。患者情绪会出现时而低落、时而高涨,既盼望早日出院回家,又担心是否留有其他并发症的矛盾心理现象。
   
  医护人员心理问题
    
  医护人员的压力:突发性传染病期间医护人员的心理也较为复杂。由于面对感染性较强的疾病,医护人员工作和生活规律被打乱、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家庭亲情被隔开,家庭成员(尤其小孩)无法照顾,都使医护人员心身压力大大增加。
    
  隔离区工作的医护人员:他们都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工作场景和工作强度,因心理压力大、孤独感、焦虑感、不安全感往往会导致比较强烈的紧张情绪。医护人员在上述心理背景下,最容易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或是过分紧张、小心翼翼、不能很好地与患者交流,使自己心身疲惫;或是不认真防护,不严格遵守隔离制度,使感染的几率增大。
    
  离开隔离区的医护人员:他们刚刚离开艰苦的隔离区,进入隔离医学观察期,与外界也基本处于隔离状态,不能享受亲情,只是默默的等待,倍感孤独,每天在计算离开隔离区的时间。
    
  应对措施
    
  加强心理卫生宣传教育:在发生突发性传染病流行期间,人们因对该病陌生而产生对疾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控制措施积极学习的欲望,这为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时机。
    
  心理支持:①对于病人,心理支持是“人性化”服务的内容。特别是隔离区的病人,因此护患关系融洽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的关键。医护人员只要在病床前多呆一会,多与患者说几句话都是一种心理支持。医护人员亲切的语言,轻柔的操作均会使患者获得心理慰藉。②为病人提供一些报纸、书刊、电视等娱乐设施,以消除外界陌生感。同时鼓励患者家属或同事保持与患者的电话联系,上级领导和院领导的探视也是对患者的心理支持。③对医护人员来说,心理支持是“人性化”管理的组成部分。④体能维护:心理学研究表明,可口的食物、良好的睡眠既有助于生理机能的调整,又有利于缓解心理压力。对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医院最大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关于Notch1和Hes1 Hes5在星形细胞瘤中
    关于Notch1和Hes1 Hes5在星形细胞瘤中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h1 Th2淋巴细
    甲型肝炎疫苗免疫的成本效益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1 Th2细胞平衡的研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Th1 Th2类细胞因子
    东北地区正常人群St14 DXS52 位点VNTR
    柳州市人群甲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流行病学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再免疫的研究
    Th1 Th2相关细胞因子基因检测方法的建
    高流行区甲型肝炎疫苗免疫方案研究
    应急集中医学留观甲型H1N1流感的回顾分
    子宫内膜癌错配修复基因     的表达和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