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总结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发生意外情况的处理及护理方法。方法:对近6年来行气管切开156余例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并从护理角度提出保持体位、调节室内温度和空气湿度、防止气管套管脱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清洁内管等几项防止意外的有效措施。结果:针对病因进行有效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气管切开后的常规护理,而且要了解掌握气管切开患者的意外情况及处理,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意外 处理
临床资料
2002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气管切开患者156例,其中发生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对其采取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气管切开的并发症有出血、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骤停、皮下气肿、纵膈气肿或气胸、创口感染、气管切开后呼吸仍不通畅、脱管。
气管切开的意外情况及其护理对策
一般护理对策:气管切开后,套管通畅与否为治疗的关键。成人一旦切开气管后,因表达能力差不能及时反应病情。小儿若无人照顾,可能由于分泌物或被服将套管堵住,仍有窒息的危险。所以要观察病情变化,床旁备好吸引器、血管钳、氧气、拉钩、光源等急救用品,如有意外应积极处理及抢救,故应有专人护理。术后取平卧位,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亦可取半坐位。颈下不要垫枕,使颈部舒展,以利于呼吸和咳嗽。手术当日不宜过多变换体位,以防套管脱出。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室温保持在22℃左右,相对湿度在80%~90%[1]。
防止气管套管脱出:气管套管可因咳嗽、翻身、套管系带过松而脱出导致呼吸困难,如不及时处理会窒息死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套管的长度、弯曲度要选择适当,术前可根据患者的年龄、胖瘦选择适当型号的套管。注意调整套管系带的松紧,松紧度以带子与颈部间可放入一手指为宜。太松时套管可于咳嗽时脱出切口,太紧患者不舒适。对于术后皮下出现气肿的患者,于气肿消退后带子要及时加紧。固定带应系死结并系紧,每天要检查固定带的松紧度。手术后第2天,调节系带松紧,不可过松,以防止脱管发生意外。在取出内套管时,左手一定要按住外套管托板。一旦发生脱管,应沉着冷静,立即采取措施,重新安放气管套管。1周内可用弯止血钳将切口撑开,然后插入合适的气管套管。超过1周者可直接沿窦道插入合适的气管套管。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尤其对分泌物阻塞的患者,吸除分泌物是一项主要治疗措施。吸痰注意事项:①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以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②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前洗手,导管严格消毒,1根导管只用1次,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③吸痰前应给予高浓度吸氧,使用呼吸机者,需过度通气2~3分,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然后快速、准确、轻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将痰管上下提吸。1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尤其是呼吸衰竭患者,较长时间的负压吸引,可引起缺氧、呼吸困难而窒息,如分泌物过多,1次吸不净,应再次行过度换气或深呼吸再吸引;④吸痰管一定要达到气管深度才能启动吸引器,或者启动吸引器时,用手将吸痰管与玻璃接头处反折,使之不漏气,将吸痰管伸入气管达一定深度再放开吸痰;⑤吸引负压以6.7kPa(50mmHg)为宜;⑥在吸痰过程中患者常有咳嗽反射,这有利于排痰和痰液的吸出。
清洁内管:气管切开后应每3~4小时清洁内套管1次,以免分泌物附着并干涸在套管内管壁,使内管阻塞。但要注意内管脱离外管时间不得过长,以防止痰痂干涸附着外管引起呼吸困难。一般从拔出内管到重新插入外管内,每次时间不超过30分。戴内管时,将痰吸净,内管戴好后将活门关好,以免内管脱出。若内管取出过久,外管内壁亦将有分泌物附着、干涸、妨碍呼吸,以后亦不易插入内管,遇此情况应更换外管,不可勉强用力推入[2]。
总之,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气管切开后的常规护理,而且要了解掌握气管切开患者的意外情况及处理,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张洪辉,李歌妹,杨建军,等.3例气管切开术后局部大出血的教训.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