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献血者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措施,促进无偿献血健康的发展。方法:本血站有资料记载的无偿献血者所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采取的防护对策及其效果,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显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4%,分析原因主要为精神紧张,其次为献血前过度疲劳、献血环境不理想、医护人员服务欠佳,经及时处理无一例出现后遗症。结论:通过改善献血环境,强化采血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加强心理护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献血反应;原因分析;预防护理

献血反应是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影响而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献血反应的发生并非器质性病变所致,其主要原因是精神高度紧张、恐惧扎针时疼痛等各种因素引起的心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反射性迷走神经活动性增强,导致血输出量骤减,出现一般性脑供血不足,严重者可引起短暂性意识丧失,发生抽搐、昏厥等现象。尤以晕厥反应为多见。为此,对血站2000年实行无偿献血以来发生的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现场救护报告记录进行统计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从1998年l0月国家实施《无偿献血法》以来,笔者所在中心血站共接待无偿献血56 231人次,其中男30 533例,女25 698例。发生献血反应者为135例,其中女38例,男97例。

  1.2 方法与诊断标准:按《献血者健康体检标准》对献血资格评审,献血者可承受献血200 ml或400 ml无任何不良反应,其他不良反应程度从轻到重,"不适"到明显休克反应、面色苍白或惊厥。献血后晕厥属迷走神经性晕厥,出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胸闷、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冷汗、四肢无力、脉搏快而弱或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短暂意识丧失。

  2 结果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4%,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7%,男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7%,其中面色苍白、出冷汗、自觉头晕、恶心、心慌不适者105例,呕吐6例,短暂意识丧失1例,抽搐1例。

  晕厥的急救与护理:当晕厥发生时应立即停止采血,给予平卧头低位,保证大脑供血,松开衣领和腰带保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饮用糖盐水。轻微晕厥者经以上处理再辅以安慰等心理护理多可迅速恢复,严重者必要时刺激人中、十宣、合谷等穴,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低血糖时可以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按上述方法正确处理晕厥多可迅速恢复,不会造成严重的并发性反应,但应高度警惕迟发性晕厥造成外伤。

  3 讨论

  晕厥发生的原因:资料表明,献血者在精神紧张、疲劳、睡眠不足、献血环境不理想、空腹等情况下,当针刺采血时易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精神因素:次献血者对献血知识了解不够。有思想顾虑,对采血环境陌生,尤其看到他人献血发生不良反应时,自己十分紧张,尚未采血或刚刚采血即出现晕厥; 环境因素:闷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晕厥反应发生率高,室内嘈杂、空气污浊或过于拥挤也是引起晕厥反应的主要因素。空腹献血:献血前要求不食油腻食物,而使部分人不进餐或凶等候时间过长致献血者空腹献血。疼痛刺激:采血时穿刺进针引起的疼痛也是引起晕厥的原因之一。有的献血者晕厥恢复后反映采血进针时疼痛,加重其恐惧心理从而被"吓晕",特别是对疼痛过于敏感者,疼痛更是发生晕厥的主要原因。睡眠不足:献血者在献血前睡眠不足和过度疲劳可加重献血反应。

  预防与护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人们了解献血常识和血液生理知识解除思想顾虑,使献血者真正认识并相信,适量献血对健康无害,且有利于健康长寿的科学理论。

   献血前要有足够的休息,保持冷静,情绪稳定,思想放松,避免疲劳献血。多给献血者进行常识宣教,嘱清晨进清淡饮食,避免空腹采血可减少晕厥发生。

   采血前除严格按《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做好体格检查外,还要做好对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态度和蔼,耐心向献血者做好咨询和服务工作,消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

   采血前仔细询问是否有晕血或晕针史十分重要,采取平卧位采血,安慰献血者不要过度紧张,减少思想负担,嘱其不看血或穿刺针,同其交谈,分散注意力可减少因晕血或晕针引起的晕厥。

  采集过程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PET CT检查中患者不良心理调查及干预方
    肾癌并对侧肾结石肾功能不良3例
    左肾先天发育不良伴异位1例
    一个成人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家系的
    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性增生期诊疗探讨 附
    营养不良新生大鼠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及
    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性增生期诊疗探讨 附
    乳腺结构不良症囊性增生期诊疗探讨 附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胆囊排空功能及西沙必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
    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中国人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的分布
    德国自发性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氟喹诺酮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