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胸腹联合伤; 贯通伤; 失血性休克
2009年2月,我科收治1例重症胸腹联合贯通伤合并血气胸及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经2次急诊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右膈肌修补术、双大腿清创缝合及小网膜破裂修补术与血肿清除术,住院13 d,痊愈出院。现将急救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15岁,因刀刺伤致全身多处出血不止30 min接诊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醒,面色苍白,四肢湿冷,体温不升,脉搏细数,120次/min,呼吸困难,15次/min,血压50/20 mmHg,恐惧面容,全身血污,腹部平坦,腹肌紧张,右季肋部有一长5 cm横行刀口,左髋部有一长3 cm刀口,右髋部有两处长3 cm刀口,各伤口均活动性渗血不止。床边B超检查提示:腹腔中等量积液,右胸腔少量积液。诊断:血气胸,右肝叶挫裂伤,腹腔脏器破裂出血。当即给予加压包扎止血、抗休克、胸腔穿刺闭式引流。血压回升后立即送手术室在全麻下行右膈肌修补、腹腔冲洗引流术+双大腿清创缝合术。术后休克未得到有效控制,观察腹腔引流液提示腹腔仍有活动性出血,再次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小网膜破裂修补+血肿清除)术,术中见腹腔内出血800 ml,术后送ICU监护,使用呼吸机辅肋呼吸,给予补液、输血、止血、抗炎等治疗。第2次手术后患者休克得以纠正,生命体征逐渐正常,第12 d伤口全部愈合,各项辅助检查指标基本正常。
2 术前急救护理
2.1 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避免过多搬动患者,迅速应用静脉留置针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积极补液、输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同时用无菌棉垫加压包扎伤口,紧急控制明显外出血。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取半卧位,清除口腔及咽部异物,保证有效通气,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迅速配合医生做胸腔闭式引流术,尽快改善呼吸功能。
2.3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患者病情危急,伤势严重,临床表现复杂,因此须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给予紧急处理。
2.4 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护士要有预见性,根据病情以最快速度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如留置胃管、尿管,交叉配血等。
2.5 加强心理护理 该患者病情急重,表现极度紧张,有临终样恐惧感,此种状态下对抢救及手术非常不利,护士应以真诚的态度、恰当的语言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的心理状态。
3 术后护理
3.1 专人特护 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皮肤色泽、肢端温度、尿量等。术后平卧6 h,头偏一侧,待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根据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给氧浓度。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按医嘱合理安排输液层次及次序,调节输液(血)速度。
3.2 管道护理
3.2.1 气管插管的护理 正确固定气管插管,每日检查记录气管插管的深度。加强人工气道的温度、湿化管理,遵医嘱定时为患者做超声雾化吸入。严格无菌操作,正确吸痰,及时、彻底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所需,使用字条进行护患沟通,以取得理解与合作。置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7 d,以防引起喉头水肿或损伤。
3.2.2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保证引流装置位置正确,防止受压、扭曲、堵塞和滑脱。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水封瓶应置于患者胸部水平以下60~100 cm。搬运患者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放在患者双下肢之间,搬运后,先把引流瓶放于低于胸腔的位置,再松开止血钳。各项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预防感染。换瓶时拔出的接头要用无菌纱布包裹,水封瓶内需装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胸腔引流管安置48 h后,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8 h内引流量<50 ml,无气体排出,无呼吸困难时,即可拔管。
3.2.3 腹腔引流管及切口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好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患者变换体位时压迫引流管或牵拉而脱出,减少牵拉引流管引起的疼痛。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性状,准确记录24 h引流量。该患者第1次手术后腹腔引流管5 h内即引出鲜红色血性液体500 ml,提示腹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报告医生后及时进行剖腹探查术,止住了内出血。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引流袋位置需低于引流管口水平,防止逆行感染。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有无腹痛、腹胀、腹肌紧张等情况。
3.2.4 胃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体位时胃管牵拉刺激咽部。保持胃管引流通畅,防止受压、折叠或脱出。维持有效负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