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重度结核性脊柱后凸 侧后凸畸形 围手术期护理
重度结核性脊柱后凸或侧后凸畸形是由于脊柱结核引起的脊柱严重向后或向侧后异常凸出,使脊柱本身及其附属组织解剖形态改变可引起脊髓压迫导致肢体瘫痪,造成伤残的一种疾病。该病手术复杂,术后护理问题多,难度大。我科自1998 年10月~2005 年12 月,共收治24例90°以上的重度结核性后凸或侧后凸畸形病人,经手术治疗及护理人员精心护理,术后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手术前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24 例病人,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7~62 岁,平均29.8 岁;病程9~43 年,平均19.5 年。既往有脊柱手术史者9例。患者术前常规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其中10 例行CT 扫描和三维重建,12 例行MR 检查。术前正规抗结核化疗2~4 周。手术方式:脊柱后路楔形截骨、节段椎弓根螺钉及多棒顺序矫形固定融合术。术后要求:佩带Boston 支具,每3 个月拍摄X线片复查,直至截骨区融合,并视融合情况调整支具佩带时间。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该病病程长,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脊柱后凸或侧后凸畸形,加之长期发热,食欲不振,局部疼痛,故患者情绪低落。一般患者对该病和手术治疗认识不足,担心手术成功率和治疗费用等,易产生恐惧甚至绝望心理。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介绍患者及家属与接受同类手术治疗的病友交流,增强他们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使其身心逐步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手术及护理。
2.2肺功能训练由于患者均有较为严重的胸腰椎畸形可影响肺功能,故术前常规行肺功能检查,并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训练如让患者吹气球等,以增加肺活量,练习有效的咳痰,改善肺功能,防止术后肺部感染及肺不张,提高呼吸系统对手术的耐受力。
2.3床上活动能力训练(1)由于患者手术采用俯卧位,时间长,故术前对患者进行俯卧位训练,以提高胸部及髂部皮肤的耐受性,适应手术的需要。(2)指导患者练习轴线翻身,确保手术效果。(3)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床上进食水及服药,提高患者术后床上生活质量。
2.4抗痨药物的副作用观察术前常规用三联或四联抗结核药物2~4 周,如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等。链霉素主要是对第Ⅷ对颅神经有毒副效应,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耳鸣、听力减退、口角麻木等。观察药物的毒性反应,定时检查肝肾功能,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术后护理
3.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每30 min一次,平稳后改为每2 h一次无异常后逐渐停止。常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 L/min)24 h左右,以改善肺通气情况。严密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发生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2体位转换术后患者平卧4~6 h ,压迫止血,6 h后为预防褥疮给予轴线翻身,每2~3 h一次,翻身时严禁躯干部扭曲,以免发生螺钉松动和脱钉。
3.3引流管的护理为防止切口内形成血肿而增加感染机会,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管一般留置48~72 h ,留置其间,防止引流液倒流,2~3 h挤压引流管或调整引流管的位置,防止凝块堵塞,确保引流管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当引流量<50 ml/d,可拔除引流管。
3.4脊髓神经功能观察由于术中矫形过程中可能出现脊髓牵拉及折叠,损伤,血肿,故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脊髓功能状况,观察双下肢感觉及肌力,如出现下肢麻木或感觉消失,肌力减退或运动消失应及时报告医生。本组有2 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下肢放射麻木疼痛,胫前肌及伸趾肌肌力减退,足下垂。给予静脉营养神经治疗:施捷因40 mg加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点,甲强龙80 mg加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点。并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足背伸,屈曲,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随访,症状逐渐消失。
3.5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护理矫形后患者由于肠系膜血管的紧张和手术本身的严重创伤易出现应激性溃疡,伴有腹痛、腹胀等,常规使用胃粘膜保护剂。对于明显腹胀、腹痛的患者给予胃肠减压,在胃肠功能部分恢复时给少量流质饮食逐渐过度至正常饮食。
3.6脑脊液漏的护理由于手术中需截骨,在矫形过程中切除椎板、预弯棒的连接、加压均有可能导致硬膜破裂,出现脑脊液漏。术后应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如引流液较为清亮或淡红色,引流量每日>300 ml,应考虑有脑脊液漏。本组有2例术后发生器脑脊液漏,及时行局部压迫包扎、静脉补液、预防感染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