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肛门畸形 蛙式俯卧位
婴幼儿先天性肛门畸形疾病外科手术治疗常采用俯卧位或仰卧位进行手术,这两种体位的安置常不利于麻醉时对婴幼儿呼吸循环系统的观察和管理;有时安置仰卧位进行手术,手术术野暴露欠缺,体位安置时对婴幼儿下肢牵拉过度,手术时间延长,手术医师操作往往不满意。因此,手术体位安置得当,不仅能很好暴露手术野,使手术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提高病人的手术质量,自2004年以来我们在俯卧位基础上改进为蛙式俯卧位,不仅便于手术医师的手术操作,还顺应了病人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现将蛙式俯卧位的方法与特点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0例婴幼儿肛门畸形患儿,新生儿、婴幼儿平均年龄6个月,最大1岁,最小1d,男11例,女19例;11例肛门狭窄,19例先天性肛门缺如。
1.2 方法 20例患儿安置蛙式俯卧位,10例安置俯卧位或仰卧位。俯卧位患儿麻醉成功后直接采用俯卧位或仰卧位实施手术。蛙式俯卧位患儿麻醉成功后,辅助手术医师安置手术体位,要求医护密切合作,动作轻柔、协调一致,防止患儿拉伤,将患儿俯卧在手术床上,两肩下与耻骨上分别用棉垫或海绵垫垫起,使胸腹部悬空,头部垫一软头圈,使患儿头偏向一侧,双下肢用棉垫包裹屈膝90°,用束腿带束缚牵拉固定手术床两侧,双上肢轻放于患儿头部两侧,患儿体位似青蛙,臀部抬高,肛门部充分暴露,再将手术床调为头低臀高位,使臀部暴露充分后开始实施手术。
2 结果
20例采用蛙式俯卧位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手术时间最长1.67h,最短1.17h,手术后无1 例并发症发生。10例安置俯卧位或仰卧位婴幼儿中出现1例输液给药困难,麻醉效果不满意;手术时间最长2.5h,最短2h;术后2例出现高热。
3 讨论
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尖端、新颖的术式不断出现,同时也包括了多种手术体位的摆放,对手术室护士合理摆放受术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体位安置在外科手术中十分重要,它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合适的体位摆放,以及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在手术中的主动观察和有效处理,可预防和减少手术中出现的一系列的并发症,提高手术医师手术操作的满意度,舒适的体位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合格的体位可以使手术野充分暴露,使手术医师手术进行顺利,提升手术中护理质量[2]。
蛙式俯卧位可以充分暴露手术术野,使麻醉医师操作和观察充分,满足了麻醉医师手术过程中对婴幼儿的监测;避免了俯卧位、仰卧位在安置体位过程中对婴幼儿下肢的牵拉和损伤;为手术医师创造了准确、舒适、安全、理想的手术操作,便于巡回护士在手术中给婴幼儿输液、给药,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婴幼儿手术的成功率。本组20例采用蛙式俯卧位手术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无1例并发症发生;而10例安置俯卧位或仰卧位婴幼儿中出现1例输液给药困难,麻醉效果不满意,术后2例出现高热。
因此,正确的手术体位是手术顺利的必要条件,无论摆放何种手术体位,均应保持患者的正常呼吸、循环功能,避免肢体受压、神经损伤和压疮的发生,同时还要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3],手术体位的安置既要符合手术操作的需要,又不过分妨碍患者生理功能为原则,所以,在临床操作中不但要有丰富的经验,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样,既提高了手术医师的满意度,又提高了手术中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洁,蒋素英.手术体位的摆放与并发症的预防[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6(1):42-43.
[2] 郭祖艳,朱晓燕.骨科手术体位损伤的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9):35.
[3] 张建风.手术室常见体委的安置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22):4439-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