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四防:防堵塞、防感染、防脱出、防出血。正确的封管是保证下次透析的基础。透析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管直至双管透明,再注入肝素稀释液[(2 mL~3 mL生理盐水+2 mL(12 500 U)肝素)],边注射边关闭导管夹,推注量应根据管腔容积再增加0.1 mL,确保正压封管,防止血液反流至导管内,发生导管内凝血。拧紧肝素帽,防止空气进入及血液回流。避免肝素过少凝管,肝素过多,病人出血。有效的局部皮肤消毒可降低感染率,临床多采用0.5%碘伏作为皮肤消毒液。碘伏能持续灭菌,防止细菌经皮下隧道入血。临床研究显示,置管部位更换敷料间隔时间与感染率有密切关系,24 h更换1次,但有渗血及敷料污染应及时换药。换药时发现硬壳或痂皮,不要强行去除以免引起感染。无菌自粘式敷贴固定导管皮肤出口,防止导管松动,无菌纱布包扎导管尾端,肝素帽不能外露,勿扭曲压迫置管,防止栓塞。
1.4 观察指标
用肉眼观察滤器凝血情况。分级标准:0级为无凝血且滤器仅数条纤维凝血;1级为滤器束状凝血,且动静脉小壶壁有轻微凝血;2级为近半数纤维凝血,且动静脉小壶壁有凝血块;3级为滤器和管路完全堵塞,需更换滤器和管路或提前下机[3]。
2 结果
无肝素CVVHF结束后进行滤器和管路凝血程度观察,观察组30例病人中发生0级凝血8例,1级凝血15例,2级凝血7例,3级凝血0例。对照组30例病人发生0级凝血4例,1级凝血9例,2级凝血14例,3级凝血3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连续性血液滤过没有透析液和血液对流,只有滤过,滤过出的液体通过泵抽到废液袋排出,所以静脉端可以朝上,血流量不够抽出的气体能及时排出,避免堵在滤器里,时间一长,造成凝血,滤器内有积气是凝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流量不够又无肝素透析更易凝管[46]。动静脉壶液面的高低也重要,太高流量不够,抽出的血性泡沫很易凝成血栓,血沫还易进入动静脉感应器,液面在壶的2/3处,血性泡沫不易进入感应器,也不易很快凝成血栓,当管壁附有血栓时,可将液面逐渐下降,减少血栓的扩大,延长透析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也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季大玺.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病中的应用及研究热点[J].中国血液净化,2003,2(3):117120.
[2]季大玺,龚德华.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非肾脏病病人中的应用[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4,13(5):453454.
[3]陈香美.现代慢性肾衰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33135.
[4]朱明丽,柴惠红,李莉.连续性高通性血液滤过治疗严重脓毒血症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1C):252253.
[5]安克润,曹昉.短时间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9,23(5A):11831185.
[6]潘晓东,聂小兰,杨栋.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8,21(7C):19281929.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