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极低体重儿
极低体重儿是指胎儿出生体重在1 500 g以下的活产新生儿。患儿由于体重低,各脏器不成熟,免疫力低下,病死率较高。目前,随着围产医学技术的发展,通过正确治疗和精心护理,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逐步提高。我科2005年2月—2008年收治极低体重儿5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2月—2008年4月我科收治极低体重儿5例,男3例,女2例;最低体重1 050 g。
2 护理
2.1 保暖
极低体重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较正常新生儿相对较薄,新陈代谢较低,产热的储备能力也较差,体温升降易受外界影响,患儿多呈体温不升,因此应及早温箱保暖及复温。复温过程中不宜过快,一般在24 h~48 h恢复体温,30 min~60 min测体温1次,及时记录并根据体温调节箱温,湿度55%~65%为宜。
2.2 呼吸监护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维持有效的自主呼吸或机械通气。极低体重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少,呼吸肌发育差,多伴有呼吸暂停和不同程度的缺氧,因此做好极低体重儿呼吸监护是护理中重要的工作。
2.3 病情监护
患儿治疗期间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我科一般实施专人专室,责任制护理,应用各种先进仪器及设备监测,同时备齐各种抢救器材和药物,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准确及时地记录在特护单上,并认真做好交接班。
2.4 喂养
极低体重儿吸吮能力及吞咽反射能力差,护士在喂养时应有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给予充足的喂养时间,注意观察消化情况。对于吸吮能力差的患儿,我科采用小滴管缓慢沿嘴角滴注,见有吞咽动作后再继续,必要时给予胃管鼻饲,喂毕10 min后用温水冲管,生理盐水做口腔护理。如患儿肠蠕动功能差不宜消化,给予“妈咪爱”助消化,十六角蒙脱石保护胃黏膜。如不能进食者,则给予静脉输入糖盐水、血浆等以维持生理需要,必要时加温至30 ℃左右输入,以防输液过程中能量丢失,补液应注意严格控制入量及输注速度,并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
2.5 预防感染及并发症
2.5.1 预防感染
极低体重儿各种免疫力极低,护理过程预防感染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前用肥皂水洗手,口罩、帽子、衣服穿戴整齐。病室每天定时紫外线消毒,保持通风,温度24 ℃~28 ℃,湿度55%~65%。患儿保暖过程中加强口腔、皮肤、脐部护理。由于极低体重儿不利于沐浴,每天可应用温水或液状石蜡毛巾擦洗全身1次,大小便后及时清洗,注意保护臀部皮肤,在各项操作中动作要轻柔,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如有感染征兆应及时应用抗生素。
2.5.2 并发症的预防
极低体重儿的并发症以出血、高胆红素脑病常见,预防出血在患儿出生后即给予维生素K1肌肉注射,连续3 d。预防高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应严密观察患儿皮肤颜色,及时检测血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3 小结
在护理极低体重儿的过程中,保暖、病情监护、喂养和预防感染是关键,护士必须具备精湛的技术、精细的观察力,还应具有和家长的沟通能力。在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家长心理焦虑、情绪紧张,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谈心,耐心指导对异常情况的观察,以利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