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小儿手足口病64例的护理体会

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和建议,决定是否留家治疗或住院治疗。当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又不需要住院治疗时,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和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对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应彻底消毒,当患儿痊愈后还应对所有物品进行一次终末消毒。粪便:可用84消毒液以2: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120分钟。生活用具、玩具等:用1 0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为30分钟。患儿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有效氯1 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有效氯1 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设立手足口病门诊,引导发热出疹的患儿到手足口病门诊就诊。对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或可疑患儿,应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对患儿进行医院或家庭隔离治疗。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加强床边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患儿前后均用皮肤消毒液进行手消毒。对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用1 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溶液擦拭消毒,时间为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液浸泡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2.7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由于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复杂,故患儿应单间隔离或同病种同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乳酸的用量,按每10平方米的房间2毫升计算,加入适量水中,加热蒸发,使乳酸细雾散于空气中。或以浓醋及15%过氧乙酸加苍术进行室内加热熏蒸1小时以上。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限制患儿及家属出入,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8 发热的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 ℃,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对体温在37.5~38.5 ℃的患儿,给予散热,对体温在38.5 ℃以上的患儿,给予泰诺等小儿退热药[1]。对呕吐、腹泻的患儿,及时清理并消毒,更换污染衣物。

  2.9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膜炎、心肌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等,危及患儿生命。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了解各种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如有头痛、呕吐、易烦躁、颈僵直等现象,则警惕无菌性脑膜炎。如出现呼吸浅快,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则应考虑肺水肿。心率异常增快与体温不成比例,心慌、心肌酶谱检测出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异常增高,应高度怀疑发生心肌炎的可能[2]。一经发现上述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以提高治愈率。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夏秋季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流行区域为人群集中的场所。在流行期间,家长应少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教育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玩具、餐具、衣物要定期消毒。注意孩子营养,避免过度疲劳,致抵抗力下降。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等表现,应及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通过卫生宣传教育、早期就诊、早期诊断、减少传播。医院应设立预检分诊、手足口病诊室,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并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对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或可疑患儿,做好消毒隔离,进行有效的口腔、皮肤、对症护理等。加强病情监测,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参考文献】

  [1] 刘翠霞.小儿手足口病39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9):116.

  [2] 陈柳君.17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4):1275.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小儿胆囊炎、胆石症62例分析
    止泻方治疗寒湿型小儿腹泻68例
    香港小儿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
    伸肘位手法复位形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
    小儿慢性胃炎锝标记固体餐胃排空检测
    抗生素对小儿呼气氢试验的影响
    小儿肠套叠59例诱发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小儿急性中毒126例分析
    防感冒制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0例
    健脾利湿汤加味治疗小儿泄泻50例临床分
    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近况
    经纤维胃镜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胃粘膜病损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