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临产产妇
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情十分复杂,有即将成为母亲的喜悦,也有对分娩的恐惧感。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是医务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提高产时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7年4月共收治待产妇274例,其中,初产妇246例,经产妇28例,年龄23~38岁。
1 心理状态
通过调查,将临产时的心理状态分为以下3种:
1.1 紧张孤独心理状态 其原因有陌生的环境、工作人员的严肃及其他产妇的呻吟喊叫等。
1.2 恐惧忧虑心理状态 其原因有怕难产,怕产痛,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责任心不强、技术不佳给自己造成不良后果等。
1.3 兴奋和忧伤心理状态 其原因多为担心胎儿畸形、胎儿性别、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等。
待产妇的上述不同心理状态对分娩极为不利,常可引起宫缩乏力,致使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大出血及产后乳汁分泌减少等危及母婴健康。因此,有必要加强临产待产妇的心理护理。
2 心理护理
2.1 做好宣教工作,解除紧张心理 待产妇入院后,要热情招待,介绍住院环境和医务人员的职责及院规。以亲切、诚挚的语言对待产妇,采取多种形式或者个别讲解,使待产妇了解产程中的几个阶段正常和异常情况以及产科中遇到的问题、饮食和休息。讲解宫缩与分娩的关系以及分娩时如何配合等,使他们知道分娩是正常生理现象,宫缩好可促进产程顺利进展,消除待产妇对分娩的忧虑和产痛的恐惧,增强信心。
2.2 创造优雅、舒适的环境,使产妇的心情舒畅。设立温馨待产室,提倡丈夫陪产,消除恐惧、孤独感,使待产妇达最佳心理状态,顺利结束分娩。
2.3 医务人员加强自身素质培养,仪表端正,态度和蔼,工作认真负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待产妇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听取,运用科学的头脑实事求是并适当讲究策略地给以回答,以得到其信赖和支持。检查时动作要轻柔,并将进展情况主动告之产妇,让她感到自己被重视,以增加其信心及安全感。产妇的心理状态受文化程度、职业、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产痛的耐受性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产妇心理素质差,无宫缩时仍大喊大叫;有的产妇心理负担大,担心难产等。对这些产妇设法减轻心理压力,稳定情绪,使其精神放松,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以理解的心情和周到的服务,如擦汗、喂水等,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产妇就会解除顾虑,消除恐惧心理,树立坚强的信心。两者默契配合,使产程顺利进展。医务人员不仅要有较扎实的围产医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以适应围产医学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