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前路手术;护理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或(和)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作为致压物是单纯的椎间盘组织[1]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颈椎外科的常见病,其中一部分病例是由于外伤或退行性变导致颈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游离至后纵韧带后方,压迫颈髓、神经,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epidural cervical disc extrusion, ECDE)[2]。目前颈椎前路手术治疗ECDE疗效肯定,但在护理上要求较高。我院骨科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单纯植骨融合和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简称cage)植骨融合2种植骨方式治疗单节段ECDE。注重整体护理,做好入院宣教、术前指导;根据不同阶段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术后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指导其做好功能锻炼,收到良好效果。现将观察和护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分组及方法 我院骨科自2000年9月—2007年12月共收治123例各种原因造成的单节段ECDE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植骨融合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43~65岁,平均(50.5±2.5)岁;cage植骨融合组28例,男 21例,女 7例,年龄40~68岁, 平均(51.5±2.0)岁。2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单纯植骨融合组行颈椎前路单节段切除减压、单纯植骨融合;cage植骨融合组行颈椎前路单节段切除减压、cage植骨融合。
1.2 疗效和并发症 2组患者经颈椎前路减压术治疗后,单纯植骨融合组病例植骨愈合率为90.6%,cage植骨融合组病例植骨愈合率为100%,cage植骨融合组植骨愈合率略高于单纯植骨融合组(P<0.05)。并发症:单纯植骨融合组植骨不愈合1例,植骨块脱出2例,暂时吞咽困难3例,暂时声带麻痹3例,泌尿系感染1例;cage植骨融合组无植骨不愈合及cage脱出发生,暂时吞咽困难3例,暂时声带麻痹2例。
2 护理要点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手术部位特殊,患者担心手术效果不满意,甚至危及生命、造成瘫痪等不良后果,普遍存在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因此护士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社会生活和心理状态,制订护理计划及措施。向患者及陪护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期间无痛及术后疼痛的持续时间及相关镇痛措施,说明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充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使其能够安全、顺利地渡过围手术期。
2.1.2 术前训练 颈椎前路手术要求患者仰卧位,颈部置过伸位,为了显露椎体,需较长时间将气管、食管拉向切口对侧,因此要协助并指导患者行食管、气管的推移训练。方法:术前3~5天用一只手拇指固定在颈部左侧,其余四指并拢放在气管右侧,将气管轻轻拉向左侧,每日数次,每次10~20 min,必须超过中线。此外,术前3天去枕平卧和训练床上排便、排尿,以防止术后发生尿潴留。
2.1.3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和咳痰 护士要教会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咳痰,即咳嗽时胸廓应增加活动度,而不是局限在咽喉部。让患者深呼吸,在呼气末咳嗽,重复数次。在咳嗽或咳痰时,可以用手轻压颈部,以得到外力保护。
2.1.4 术前禁烟、食水 术前4天开始禁烟,可以明显减少术后痰量及排痰困难所导致的危险,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向患者说明术前8 h禁食、4 h禁水对全麻的重要性,避免术中、术后呕吐引起误吸或窒息。
2.2 术后护理
2.2.1 基础护理 ①严密监测生命体征。②加强呼吸管理,严密观察呼吸功能不全症状。因术中牵拉导致咽痛,患者畏惧呼吸而屏气。麻醉清醒后给予呼吸指导,鼓励其每小时练习深呼吸5~6次。③单纯植骨融合组患者卧床时间长,要特别注意预防长期卧床出现的并发症,做好生活护理。④饮食护理:因麻醉插管和切口肿痛使患者短时间吞咽功能减弱,术后 6 h从饮水开始进流质,如无不适则12 h 后给半流质,2天后改普食。
2.2.2 专科护理 ①观察及处理切口血肿,如有憋气及颈前压迫感者,观察颈部有无肿胀及软组织张力增大。②观察有无神经及脊髓压迫现象,严密观察双下肢活动情况及躯体麻痹平面的变化。指导患者活动四肢,并观察有无吞咽困难。③预防泌尿系感染。单纯植骨融合组有1例术后因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感染症状,经拔除导尿管、低浓度抗生素溶液冲洗后感染得到控制。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