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科的应用及护理

伏消毒局部,压迫穿刺点,妥善固定。

  3 结果

  本组113例中,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20例,成功16例,成功率80%,贵要静脉穿刺置管90例,成功84例,成功率93.3%,头静脉穿刺置管3例,成功1例,成功率33.3%,局部感染2例,导管堵塞1例。

  4 护理

  4.1 置管后穿刺处护理:置入成功后严密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出血、疼痛、肿胀,触摸穿刺点周围有无硬结等。医用粘贴敷料应在导管置入第1个24 h更换,消毒穿刺部位时动作轻柔,切忌将导管左右牵拉。一般情况下每周换敷料3次,而透明敷料较棉质敷料易增加感染机会,也可采用3M一次性粘胶,每周换药1次。如被污染、潮湿、脱落时随时更换,同时嘱患者洗澡时搽拭该上肢,也可外用塑料薄膜包扎或毛巾包裹,以免弄湿穿刺部位,随时观察穿刺处周围皮肤,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4.2 导管的护理:每天检查导管固定是否妥当,有无打折、移位、松脱。为防止滑脱,在穿刺处用2张医用粘贴敷料固定,固定部位应避开关节及凹陷处[2] 。输液前用0.9%Nacl注射液冲洗导管,输液完毕,再用0.9%Nacl注射液10~20 ml静脉推注后封管,封管要紧密,或用肝素稀释液(50U/ml)6~8ml经肝素帽注入,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间断输液患者,可2~3 d换药及封管一次,随时保持静脉导管的通畅,最大限度达到PICC留置的预计时限[3]。据黄文霞报道[4]:用肝素稀释液封管引起过敏1例,因此,应密切观察稀释肝素液封管后的反应。

  4.3 拔管护理:拔管时常规消毒穿刺点部位,然后从穿刺处缓慢轻柔地拔出导管,用力均匀,切忌粗暴强行拔管,以免损伤血管壁,拔管后立即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用无菌敷料覆盖24~48 h,观察导管有无缺损、断裂等,同时用无菌剪刀剪下导管前端1.0 cm做细菌培养和为患者做血培养。

  5 讨论

  5.1 置管失败:3例肺癌和2例肝癌患者,由于他们血管本身条件差,加之四肢水肿,或因血管内可能有癌栓,致穿刺后送管困难而失败。另7例胃癌患者,因前两周期采用一次性静脉钢针给予化疗药物,造成浅表静脉发黑、变硬,呈条索状,加之患者高度紧张使血管收缩痉挛,造成穿刺困难而失败。处理:12例患者均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入完成治疗计划。

  5.2 局部感染:肿瘤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及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损伤,造成免疫功能较低,抗病能力差,侵入性操作极易发生感染[5]。为预防感染,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外,作好穿刺处清洁和消毒同样重要。当静脉穿刺破坏了穿刺部位这一天然屏障时,寄生在皮肤上的菌群就可导致感染。本组病例有2例患者用缝线固定导管造成异物刺激,再加上护理不到位,患者在化疗第5天时,缝合处出现红、肿、痛症状。立即给予拆线,增加换药次数,加强局部抗感染,穿刺处消毒待干后用医用粘贴敷料固定,并用无菌纱布覆盖,3 d后症状逐渐缓解,导管继续留置。有报道,中心静脉导管造成的感染病死率达3%[6]。我院肿瘤科,为了规范置管患者管理,减少并发症发生,采用专人置管,专人护理。

  5.3 导管堵塞:肿瘤患者本身易出现继发高凝状态[7],其导管堵塞发生率往往高于一般患者,另外,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期间通常需要多种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和营养支持疗法。由于高营养物质是由糖、脂肪、氨基酸等组成,其分子颗粒大,易黏附在管内导致堵塞[8]。在输液前后用10~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同时让每位护士熟练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降低导管堵塞,起到留置导管时间的作用。本组101例,1例因导管堵塞疏通失败而拔管,其余均治疗结束后给予拔管。据文献报道,在导管堵塞发生后及时采用2 000U/ml尿激酶进行疏通可有较高的成功率[9]。

  6 小结

  PICC置管操作简便、安全。同时穿刺点在外周静脉,比较直观,易掌握,穿刺成功率高,创伤小,留置时间长,感染率低等特点。因此,它是一条安全、有效、科学的静脉输液途径,为肿瘤化疗药物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为肿瘤及长期输液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10]。实践证明,PICC置管术在我科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 静.PICC在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0):785.

  [2] 施 雁.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及护理[J].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D150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者体外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肾素 血管紧
    超大剂量化学药物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原发性肝癌
    全麻下经胸食管癌切除前后病人外周血T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
    孕妇外周血胎儿有核红细胞的分离与检测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与外周血中单个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外周血IFN  TNF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外周血IFN  TN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h1 Th2淋巴细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辅助细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