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 骨折 护理
临床资料
2006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骨质疏松症合并骨折患者86例,男25例,女61例;年龄52~86岁,60岁以下女性2例,60~69岁男女患病为1例和7例,70~79男女患病为16例和29例,80岁以上男女患病为8例和23例。桡骨远端骨折57例,腰椎骨折14例,股骨上端骨折15例。平均住院43天。通过综合护理明显减少了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了骨折愈合期。
护 理
骨折的专科护理:桡骨远端骨折以老年人多见,常因跌跤倒地用手腕着地而发生,整复固定后应固定在掌屈偏向尺侧位,在固定期间禁止手背屈位活动和向桡侧活动。将前臂取正中位或稍旋后位,三角巾悬挂于胸前,保持上肢功能位。根据肿胀消退情况及时调整外固定松紧度患者以头枕部,双肘部支撑身体,离开床面。腰椎骨折绝对平卧硬板床,腰围外固定,采用垫枕与功能锻炼结合的方法。目的是促进骨折膨胀复位,加强腰背肌力量,避免进一步丢骨及骨质疏松的发生[1]。患者平卧硬板床以骨折处为中心,腰背部垫5cm高软枕,同时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股骨上端骨折,平卧硬板床,患肢抬高制动,应注意保持患肢功能位,患肢处于外展位并呈一直线,保持有效固定,将枕头放于腿下并支持背部。
并发症预防的护理: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合并症,腰椎骨折和股骨上端骨折须长期卧床,除要监测患者血糖、血压、心率等,还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①预防呼吸道感染:60岁老人肺活量开始减退,脑细胞功能对缺氧或高碳酸血症的敏感性降低,机体自身调控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呼吸衰竭,在老年人十大死亡原因中,肺炎占首位。因此,要指导并鼓励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每日拍打背部数次,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②预防压疮的护理:老年人皮肤抵抗力下降,对刺激感觉迟钝,因而更容易受机械物理、化学等原因引起损伤,骨折的发生使身体的重量集中于骶尾、肩胛和足跟等骨隆突处[2]。应避免受压。解除压迫是预防压疮的根本措施。每2~4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向健侧翻5°~10°,患者翻身时不能拖拉,动作要轻巧平稳。并每日2次使用50%酒精轻轻对受压的骨突部位进行环形按摩,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同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做床上活动。如床上抬臀,保持床铺和衣物干燥清洁,防止尿液和汗液浸湿衣物而刺激皮肤。足跟要用软枕或棉被垫起和悬空。③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护理:由于腰椎和下肢骨折患者经常仰卧,容易引起排尿不完全、尿渣沉淀,因此泌尿系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护理方法就是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但许多患者通常用少饮水的方法以减少排尿次数,减轻陪护人员的负担,其实这是一个误区。④预防废用性肌肉萎缩:按摩肢体,加强肌肉舒缩活动和未被固定肢体关节的活动。
饮食护理: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主要有牛奶、奶制品、大豆、豆制品、虾皮、海产品、鱼、螃蟹、海带及坚果类食品,每日饮牛奶2杯。豆制品含有雌激素,可预防骨质疏松症。适量选用优质蛋白如蛋类、瘦肉、鸡等。多食用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以及黑木耳、松仁、板栗、香菇等。多食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蘑菇、鱼。因钙与维生素D的补给不仅可预防骨质疏松症,而且有治疗作用。尤其老年人常常缺乏胃酸。乳酸钙是最佳的食品。改变日常不良的饮食习惯。荤素结合,减少糖、盐摄入。以低盐、少糖为佳。烟、酒不宜。
情志护理:高龄患者不论何种疾病,都容易发生意识障碍。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容易发生全身衰竭,容易发生后遗症和并发症[3]。因此心理护理在治疗中起特别重要作用。护士应理解尊重他们,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了解患者的感受,让老年患者了解乐观稳定的情绪能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4],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疏导,避免不良刺激及情绪波动,以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
预防和保健指导: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在康复过程中应适时适量,避免剧烈运动及硬性体位变动,避免过劳,加强骨骼的锻炼,增加骨密度,改变骨小梁的疏松结构,锻炼方法首先要加强对患者的锻炼观教育,改变因为有疏松而不敢锻炼的错误观点,可以练太极拳、体操,步行与站立等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也有很大意义。如果每日累计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