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从患者对腰椎穿刺的认知是否正确、是否感到焦虑、是否愿意腰椎穿刺、是否感到头痛和血压是否过高5个方面进行比较,经配对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患者在腰椎穿刺过程中主动配合率达到100%,穿刺成功率为98%,无脑疝和呼吸抑制发生。表1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腰穿依从性和颅内高压表现[n(略)]
3 讨论
3.1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干预取得成功的关键
护士要通过自己良好的语言、神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患者,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首先必须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本科挑选了态度和蔼、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主管护师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普遍好评,使护理干预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3.2 改变错误认知是提高腰椎穿刺依从性的前提
错误认知会导致患者产生异常的情绪反应及行为障碍[5]。患者由于缺乏腰椎穿刺的相关知识,以及民间流传的关于腰椎穿刺的误解,使患者拒绝或不愿意进行腰椎穿刺术。本组干预前有62例对腰椎穿刺的相关知识认知错误,21例不愿意进行腰椎穿刺术,经过进行认知干预,提高了患者的认知水平,消除了错误认识,减轻了焦虑、恐惧,使102名患者全部愿意并接受了腰椎穿刺术,而且在腰椎穿刺过程中能积极配合。
3.3 正性情绪是保证腰椎穿刺质量的内在条件
腰椎穿刺术是一项侵入性的诊疗技术,对患者来说是负性的生活事件,常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反应,引起机体的痛苦体验,表现为心跳呼吸加快、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肌肉紧张、身体僵硬甚至全身颤抖,易造成腰椎穿刺时患者主动配合差,体位摆放困难,穿刺时间延长和反复穿刺。情绪干预和行为训练有效的缓解或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情绪稳定,肌肉放松,在腰椎穿刺时保持良好的姿势和体位,积极主动地配合腰椎穿刺术,保证了腰椎穿刺的质量。安定针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作用,也有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6],静脉注射安定针能迅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3min起效,所以术前5~10min静脉注射安定后,能有效解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使患者保持安静甚至进入睡眠状态。患者全身的肌肉放松,能帮助患者在腰椎穿刺时保持良好的姿势和体位,缩短操作过程所需的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因穿刺姿势不当而造成的韧带和肌膜损伤[7]。由于安定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静脉注射速度宜缓慢,不应超过2mg/min,并注意观察呼吸情况。本组85例患者在干预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经过情绪干预、行为训练,77例情绪转稳定,8例情绪干预后仍感焦虑的患者遵医嘱使用安定针,为腰椎穿刺术中的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无呼吸抑制等副反应发生,腰椎穿刺成功率达到了98%。
3.4 危险因素干预是颅内高压患者腰椎穿刺安全的保证
脑疝是颅内高压患者腰椎穿刺的最危险的并发症,可压迫延髓引起患者神志昏迷,呼吸突然停止而死亡,因此颅内高压患者必须严格掌握腰椎穿刺指征。如果颅内高压患者必须做腰椎穿刺明确诊断和治疗时,应先使用脱水剂,缩小颅腔与脊髓腔之间的压力差,预防脑疝的发生[8]。20%甘露醇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高渗性降颅内高压。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颅内高压因素同时,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在腰椎穿刺前30~40min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125~250ml,并观察脱水降颅内压的效果,血压仍过高的患者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在腰椎穿刺过程中专人护理,加强监护,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脑疝先兆,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本组有90例感到头痛的患者,使用甘露醇后68例头痛缓解,22例仍感到头痛的患者头痛程度较干预前明显减轻;66例血压过高的患者,干预后51例血压降至正常,15例血压仍过高的患者血压较干预前明显降低;无1例发生脑疝,保证了颅内高压患者在进行腰椎穿刺过程中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宋红艳.腰椎穿刺术.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2):76~77.
2 史玉泉编.实用神经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02.
3 汪向东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