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急诊应用呼吸机的护理体会

水冲洗,可比煮沸消毒缩短8 min~10 min。
  3.2.4 气囊的管理      
  气囊充气后可使套管与气管壁间密闭,有利于呼吸机进行人工正压通气,防止上呼吸道分泌物或胃液返流气道[6]。但是需要注意不合理的管理也可造成炎症、坏死和瘢痕狭窄。气囊可分为低容积高压气囊、高容积低压气囊和等压气囊,临床工作中多使用高容积低压气囊。有文献研究提示[7],气囊引起的外压可减少或阻断毛细血管血流,气囊压力低于30 mmHg可保持较好的血流。刘英玲等[8]利用气囊测压表科学地为机械通气患者气囊充、放气,可保证护理工作的准确无误。据刘大为报告[9],气囊放气后1h气囊压迫区的黏膜毛细血管血流也难以恢复;气囊放气导致肺泡充气不足,危重患者往往不能耐受。虽不需常规放气、充气,但非常规性放气和充气、压力的调整仍然十分必要。
  3.3 吸痰的护理
  3.3.1 吸痰管选用      
  吸痰管外径不应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以免造成肺泡陷闭或吸痰不畅,成人一般使用10号~12号吸痰管,长度40 cm~50 cm的一次性吸痰管。
  3.3.2 吸痰间隔时间       
  应视患者出现咳嗽时是否有痰、痰鸣音情况、气道压力报警、血氧饱和度情况,或患者要求吸痰等情况和痰液的性质判断吸痰的时机,采用非定时即适时吸痰技术可以减少定时吸痰的并发症,如黏膜损伤、气管痉挛等,减轻患者的痛苦。
  3.3.3 操作步骤       
  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浓度氧气或纯氧吸入3 min~5 min,说明吸痰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时动作要轻、快、边转边吸,在吸痰时鼓励患者咳嗽,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 s~15 s,吸引负压以不超过50 mmHg为宜。操作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在吸引口咽分泌物后,必须更换吸痰管才能再吸引气管内分泌物。
  3.4 气道湿化的护理       
  使用人工气道后人体正常湿化和温化作用丧失,如果吸入气体湿化不足,痰液因黏稠而更易积聚于支气管内,严重妨碍通气功能,加重缺氧。目前的大多数现代呼吸机上装有电热恒温呼吸机湿化器将水加温后产生蒸汽起到加温加湿的作用,宜用无菌蒸馏水,成人每天200 ml~250 ml,温度调控在32 ℃~35 ℃,每24 h应进行湿化液体更换。此外,如果配合使用呼吸机雾化器装置加入不同药物,如化痰剂、支气管扩张剂等,以稀释排痰、防治肺部感染。通常以每隔4 h/次~6 h/次,每次10 min~15 min,每次入量6 ml~10 ml。
  3.5 积极控制感染
  3.5.1 空气消毒       
  定时进行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10]。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并用电子消毒机、臭氧消毒机等对病房空气进行动态消毒,病房的地面也要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定时的处理。
  3.5.2 高度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       
  应积极强调在接触患者和进行医疗操作前洗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进行有创侵入性操作时,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最主要的传播媒介途径。及时洗手、物品专人专用、实行终末消毒制度等,可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及外源性院内感染的发生。
  3.5.3 加强口腔护理       
  应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采用头高位,以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尽早进行鼻饲饮食,以加强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鼻饲前抬高床头并吸痰1次,鼻饲后30 min内禁止吸痰。
  3.5.4 正确使用抗生素       
  定期进行气道分泌物培养,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尽量缩短用药的时间,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基础病,肺部感染才能得到最有效控制。
  3.6 加强支持对症护理治疗
  3.6.1 加强全身营养和增强患者体质       
  对于危重患者能否顺利脱机和疾病的最终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通过静脉途径输注氨基酸、脂肪乳、微量元素等,以纠正或预防营养不良,维持营养平衡,提高机体抵抗能力,每天营养应以乳化脂肪和氨基酸为主。留置胃管注入营养物对患者的支持治疗和胃肠道功能的保护十分重要,意识状态恢复的患者应尽早进食流食,首次量不宜过多。
  3.6.2 镇静、镇痛、肌松药护理      
  神志清楚的上机患者都会出现有焦虑、紧张、疼痛等不适,可造成人机对抗等情况,从而影响机械通气的效果。根据病情特点和需要,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肌松剂是十分必要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应用等速被动测试方法对偏瘫膝伸痉挛肌
    超声血管造影在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治疗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应用MOEA技术检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
    应用PCR技术对DMD患者基因缺失及携带者
    应用血小板计数和血清乳酸脱氢酶预测妊
    应用硫酸镁治疗胎儿生长迟缓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应用于护理诊断的探
    有关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诊断临床应用探讨
    应用图象处理系统对深低温停循环后神经
    应用SPECT观察激素对股骨头血流动力学
    血糖测定的临床应用及再评价
    长期应用预混型诺和灵30R人胰岛素治疗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