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急诊;呼吸衰竭;呼吸机;护理
Nursing Realize of Emergeney call Apply Breathe the Machine NIU Fang, XIAO Wen, FU Yufang, et al(The Second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30, China)
Key words:Emergency call; Respiratery failure; Breathe the machine; Nursing
急诊机械通气是临床抢救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或慢性呼吸衰竭加重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随着对呼吸生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呼吸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工机械通气技术在急诊和危重病抢救中的广泛应用。本文对我中心近五年间急诊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例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在以后护理工作和学习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急救中心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急诊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64例,其中男43例,女21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81岁。其中心肺复苏后需进行机械通气呼吸支持12例,镇静、安眠药中毒10例,COPD 10例,重度杀虫剂中毒9例,脑血管意外9例,肺栓塞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例,复合伤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2例。本组64例患者中,有58例患者在插管48 h后无法脱机,而进行了气管切开。患者通气时间8 h~450 h,平均通气时间78.5 h。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1]:动脉氧分压<60 mmHg(1 mmHg=0.133 kPa),伴或不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50 mmHg。所选病例根据血气分析,均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
1.2 方法
对于确诊呼吸衰竭的患者,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立即开始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进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使用西门子900C多功能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通气模式及参数依据患者呼吸衰竭程度和血气结果进行选择和调节。在治疗期间观察通气效果及血气指标,进行判断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呼吸机的撤机:患者病情基本好转,意识清楚,能咳嗽咳痰,缺氧明显改善,呼吸衰竭纠正,可考虑撤机,在试行停机前,调节好呼吸机各参数,逐步减少氧浓度、减少潮气量,观察患者的适应程度及氧饱和度,若观察患者的适应程度良好,血气分析正常,给予撤机。
2 结果
停机24 h~48 h未出现呼吸窘迫,患者主观上舒适,心率、呼吸频率无增加,血压平稳,血气分析无酸中毒和低氧血症为临床撤机成功[2];停机24 h~48 h再次出现呼吸窘迫,呼吸频率明显增加,血压不稳,低氧血症为临床撤机失败。本组64例患者中,成功撤机49例,撤机失败8例,其中死于MODS者5人,死于严重感染3人,自动出院7人,撤机成功77%。
3 护理体会与分析
3.1 气管插管的护理
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时,患者头部稍后仰,一般成人插管的深度为22 cm~23 cm左右,插入后立即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并间隔1 h~2 h稍稍转动头部,以改变气管导管的压迫点。气管插管应选用适当的牙垫妥善固定,避免患者咬管和随呼吸运动使导管上下滑动,或导管脱出或滑入一侧支气管。要经常进行双肺呼吸音听诊,并同时做好标记和插管的刻度也要及时记录,随时观察标记是否改变,做到班班交接[3]。
3.2 气管切开的护理
3.2.1 体位的放置
应取半卧位,颈部略垫高,使颈伸展减轻气管套管下端压迫、损伤气管内壁,并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
3.2.2 套管的固定
为防止气管套管脱落,气管切开后用固定寸带妥善固定导管,松紧以容一指为度,每班均要检查。颈部皮下气肿或血肿时应随时调整寸带的松紧度。气管切开套管应选用高容量低压力气囊的一次性导管[4]。
3.2.3 切口的护理
气管套管周围的纱布垫要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更换气管套管垫1次~2次,以防切口感染。标准的气管套管垫的应当尺寸大小合适而且厚薄适宜,现在的药物气管套管垫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能降低切口感染率,增强气管套管垫保护套管处皮肤的作用。气管套管的材料有金属、塑料、硅胶、聚乙烯等多种,应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消毒方法,黄兰枝等认为[5],用戊二醛浸泡5 min再用生理盐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