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给予出院后的脑出血患者专科延续性护理,减少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率。方法 对50例脑出血出院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观察,每组25例。实验组由专科护士采用电话回访、网络交流、预约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康复训练及心理辅导。对照组则由护士定期进行一般常规回访。结果 实验组患者无并发症及意外发生,对照组2例失去联系,5例发生不同程度意外和并发症。结论 专科延续性护理有助于脑出血患者在出院后进一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并可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关键词】 脑出血;病人出院;出院后医疗;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日趋明显,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呈年轻化。据统计,脑血管疾病存活者3/4有不同程度劳动力丧失,生活需要照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近年来,我科对脑出血患者出院后实施专科延续性护理,减少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率,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帮助其回归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08年1月~2009年1月从我科出院的脑出血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2~70岁,平均56岁。入院时GCS评分为5~12分;均经头颅CT检查,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2]。其中住院期间接受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13例,脑内血肿清除术11例,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19例,保守治疗7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肢体功能丧失。自愿参加课题研究,采用计算机的随机数字技术,取50个随机数字,按入院时病例号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且签署好知情同意书。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出院时GC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1.2.1 建立畅通回访渠道
两组患者出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预约回访的目的、意义及时间。同时建立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患者基本健康情况、治疗过程、现存护理问题、用药情况、健康指导、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等,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发给病人的联系卡内容包括:科室电话号码、责任医生及责任护士。延续性护理工作主要由专科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并系统地做好记录工作。
1.2.2 确定服务团队
我们选择经过专业培训的专科护士,保证延续性护理质量。延续性护理是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延伸,是医院人性化服务的一项重要措施,其服务水平高低关系到科室乃至医院的形象及声誉。因此专科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熟练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善于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而其身后尚有强大的医疗综合团队力量支持,包括康复科、中医理疗科、营养科、心理咨询科等等。
1.2.3 延续性护理的具体内容
主要包括:继续为出院患者提供患肢康复训练,指导皮肤护理及管道维护管理,用药指导,营养调配,负责患者异常化验指标复查,必要时帮助联系相关科室会诊;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抚慰;对家属进行预防疾病及安全知识宣教。在延续性护理工作中,要求专科护士动态掌握患者的心理及身体健康状况,并能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估。
1.2.4 随访时间和方式
出院后1周内开始进行电话随访,并预约好每次上门服务时间(一般每个月1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有条件者平时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医患交流。对照组患者则每个月进行常规回访1次。随访时限为12个月。
1.2.5 调查工具
ADL评定选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3]计分法,内容:进食、修饰、入厕、穿衣、上楼梯、洗澡、转移(床—椅)、活动(步行)、排便控制等10项内容,每项得分0~15分不等,总分100分,>60分为良,40~60分为中,<40分为差。
1.2.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 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随访结果
两组患者中,共上门服务45例(实验组22例,对照组23例),单纯通过电话随访或者网络交流指导3例(均为实验组),失访2例(均为对照组)。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出院12个月后,实验组延续性护理措施到位,无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患者及家属满意。对照组5例发生不同程度意外或并发症,其中2例发生跌倒,2例褥疮,1例胃管堵塞(随访后予以解决)。两组比较
[1] [2] 下一页